坡子街依然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張昀和林欣瑤手牽著手,逐漸消失在人群之中。
眼看著張昀離開,何宇白皺著眉頭,心中有一股難以壓抑的怒氣。
但是更多的,是困惑。
他一口將杯子裡剩下的所有果茶吸掉,忍不住回頭問小野:“張昀說的話到底是什麼意思?我找他聊電視劇,他跟我說他支援國貨幹什麼?”
“你不明白?”小野眨眨眼睛,問。
“我應該明白?”何宇白反問。
“你應該明白。”
“我就不明白!”何宇白氣急敗壞,“這都哪兒跟哪兒啊!what's happened?”
小野嘆了口氣,道:“支援國貨的意思就是說,他不想跟你合作。”
“為什麼?”何宇白還是沒懂。
“因為你想在華夏拍美劇啊。這就相當於你在華夏賣外國的衣服嘛,張昀他支援國貨,所以只穿國產品牌,也就是說他只拍國產電視劇,不可能拍你說的美劇。”小野解釋道。
“只拍國產電視劇?我用華夏演員拍,不也是國產電視劇?”何宇白此時才恍惚明白張昀剛才的意思。
然後,他冷哼一聲,說道:“華夏人說話總是繞來繞去,真是有夠無趣!”
“太過直白也不好吧……”小野不太同意,不過她只敢小聲嘀咕。
何宇白聽見了小野的話,但懶得搭理小野。他站起身來,冷冷地說道:“道不同不相為謀?都22年了,還說這種正常人都聽不懂的詞語幹什麼?
“給你機會你不珍惜,那就看看誰的劇,更好了!”
說罷,何宇白氣沖沖地轉身離開。
“那是成語……”小野又嘀咕了一句,趕緊跟上了何宇白。
……
“你還在生何宇白的氣啊?”
回去的路上,林欣瑤見張昀的臉色還是有些不好,關切地問。
“生氣倒是生氣,不過生何宇白的氣倒不至於。我可不會生一個男人的氣。”張昀嘆了口氣,目光望向旁邊高聳的路燈,“我是對國產劇生氣。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國產劇一直都是這樣,你就別生氣了。”林欣瑤知道張昀是什麼意思。
他是何宇白說的國產劇如今這種誰都瞧不上的狀況而憤怒。
“哪裡一直都這樣。”張昀搖搖頭,“也就是十年之前吧,那時候拍的國產劇,不知有多少經典作品,現在還被人翻出來看。然而現在呢,卻幾乎淪落到除了粉絲誰也不看的地步。”
“這是市場的選擇。”已經很瞭解這個行業的林欣瑤說道。
“市場的選擇是一部分,而因為稽核而導致的自我閹割,是另一部分。”張昀幽幽說道。
他回想著剛剛何宇白說的那些話。
雖然何宇白這個22年還在精美的傢伙,說的大部分東西都是他一廂情願的看法,不過到底還是有一塊地方讓他給說對了——國產電視劇的限制太多。
而又因為影視管理局在進行稽核的時候,並不會明確地告訴製作方這部片子到底哪裡不合格,只會給一些諸如“價值觀與主體價值觀不符”這種模糊的語句,這就導致導演和編劇不得不為了過審,將所有疑似的地方全部刪除。
而一旦為了過審而大量地刪減片子,那麼一部優秀的好劇,很有可能就會被剪成勉強合格。
稽核的嚴格與反饋的模糊,讓製作方手抖不已,只能自我閹割。
這是一種惡性迴圈。
就像當時拍《鬼吹燈》一樣,也是接連被退回來好幾次,每一次給的理由都模糊得像是老師給的考試範圍。如果不是張昀一直堅持只剪掉不影響主線的鏡頭,改掉不影響邏輯的臺詞,《鬼吹燈》早就變成《人拔蠟》了。
誒?聽起來好像更恐怖了?
“你說,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讓國內的稽核反饋更精確一些,讓國內的限制稍稍放開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