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秉忠清咳一聲,以掩飾些許的尷尬。
在國主面前,妄議大權國,確實不太合適。
“新皇上位,朝堂內爭,唯一能鎮伏前線諸軍的賈似道大權旁落。宋國哪怕有百萬軍隊,如今也不過一盤散沙。
這確實是一個滅宋不錯的時機。
而驅趕百萬百姓攻宋……”
劉秉忠嘆了口氣,搖了搖頭說道:“此舉太傷天和,哪怕忽必烈能滅掉宋國,也必然守不住半壁江山!”
趙權猶豫一陣,終於開口問道:“忽必烈驅北地漢人南下,鳩佔鵲巢。劉先生,可有制衡元軍之道?”
“那就,誅鳩之心!”劉秉忠咬牙切齒地說道:
“自得掌大權之後,忽必烈內政依賴畏兀兒人,軍隊則大多被蒙古人控制。在中樞之中,給漢儒漢將留下位置,大概就是想透過他們,來操縱中原的數百萬百姓。
這些中樞漢官,之所以還能聽從忽必烈號令,是因為沒有一個人能想像得到,他們所侍奉的君主,會殘暴如斯。一旦忽必烈訊息控制失敗,讓這些人知曉中原如今慘狀,知曉他們在前方為自己的君主苦戰時,歸家之路卻已被君主徹底斷絕。
我想,沒有人能夠再以正常心對待忽必烈。
他們,都是中原人。他們的根,都在中原。哪怕滅了宋國,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
如我一樣……
若是如此,還不能讓這些人醒悟,那麼史書之上,必然會為他們留下濃重一筆:助紂為虐,大奸大惡,慘絕人寰,罄竹難書!”
趙權不得不承認,這些中原的讀書人,花花腸子確實不少。
後世之人,對於青史留名或是遺臭萬年,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概念。歷史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東西。而且,迷霧太多,誰也搞不清楚自己所能瞭解得到的歷史,到底是不是真的歷史。
但是對於古代任何一個讀書人來說,每一部遺傳於世的史書,都是被他們奉為圭臬的經典。
經史子集,史書的地位僅次於聖人之言。史書,表徵盛衰、識古鑑今,可令世人明善惡知懲勸。
而修訂史書,則被當作一個學者畢生最高的成就。
正因為有可傳後世的史書,才讓當權者為惡之時,有了許多的忌諱。
趙權突然想到,如果此時的賈似道,知道自己死後,被當作南宋亡國的最大奸臣,釘在歷史書上,遺臭了千年時間,他還會堅持推動對於宋國的改革嗎?
如果他現在就降了忽必烈,由元朝負責編訂的《宋史》,會不會就能給賈似道一個更加公平的評價?
起碼就目前看來,說賈似道貪財貪權貪富貪貴,趙權不會有任何懷疑。但是說賈似道賣國、說他大奸大惡,還真的有些不知所云。
趙權隨即又啞然一笑,自己淡吃蘿蔔鹹操心,面前一大堆無法解決的事情,卻去管賈似道身後虛名作甚?
“國主?”劉秉忠看著趙權,有些忐忑地問道。
趙權正待開口,卻聽大嘟嘟輕聲說道:“陳部長過來了。”
趙權愕然看去,從岸邊碼頭上,一人狂奔而來,滿臉焦慮,正是已經略微恢復了寬碩身材的陳耀。
趙權不由心裡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