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六十一 老王 (2 / 2)

當初小九說出這些,不過是他自己一點不成熟的看法,加上對歷史的一知半解。可是在王濂這樣的讀書人看來,這簡直就是一代明主。

造反的人沒幾個一上來就說,以後要如何如何的,差不多都是活一天算一天。清晰的政治綱領,加上行動路線,還有領導者清醒的頭腦和知人善用的胸懷,再加上麾下有許多如狼似虎的良將,大事可成。

所以王濂當機立斷,本來他也不受劉福通那邊的重用,直接回了淮西。

讀書人不能輕視,他們的眼光,他們的謀略,他們的才學都是寶貴的財富。儘管讀書人中敗類居多,槓精居多,公知居多。

但是任何一個集體,如果沒有大知識分子的出謀劃策,都是走不遠的。

尤其是這個時代,他們熟讀史書可以讓領導者不再犯以前的錯誤,他們知道官府如何運作,如何收稅收糧,他們知道如何安撫百姓,如何拉攏可用之人,如何對待敵人。

他們,比大多數造反的人有頭腦,更有本事。

“先生如此看重,小九真是愧不敢當!”小九笑笑,想想,“現在我常勝軍城少,只有滁州一府,先生若不嫌棄,做個滁州的臨時知府吧!”說著,看看李善長,“老李在軍中管理軍需軍政,你在衙門管理地方民政百姓,咋樣?”

“固所願耳!”王濂道。

小九心裡歡喜,他手下不缺不怕的憨貨,缺的就是這樣有好名聲,能出主意的讀書人。

說實話,李善長雖然也有才學,是個合格的大管家,但他人看起來其實跟個尋常的財主沒啥兩樣,傻大憨粗大黑臉。

這王濂文質彬彬,真有幾分謀士的味道。

“先生來的正好!”小九繼續說道,“有件事在俺心裡憋了很久,不知道找誰說?”

“將軍且說!”王濂正色道。

小九順手在茶杯裡蘸點水,在桌子上畫出一個地圖,“這是滁州,再往前是盱眙,再上邊是泗州,旁邊就是淮安。淮安現在官軍大兵雲集,聽說是要打淮東張士誠,可是俺心裡也沒底,誰知道哪天官軍會不會喝多了,直接抄到淮西來!”

“就算他不來,唇亡齒寒,他們去打張士誠,咱們這邊怎麼辦呢?若是他們攻下了張士誠佔據的高郵,淮西的義軍就要腹背受敵。”

“而且淮西是個死地,四面皆敵,到時候常勝軍無路可去。”

聽小九說完,王濂沉思良久,“將軍不知官軍的心思,官軍也不知將軍的打算。在下看來,官軍之所以在淮安囤積重兵,其實也存了顧忌淮西義軍的心思。”

說著,王濂頓了頓,“在下倒是有個想法,就是不知道......”

讀書人就這毛病,喜歡賣關子。

小九趕緊道,“先生但說無妨,小九洗耳恭聽!”說完,自己心裡樂了。

他孃的,跟讀書人說起話來,自己都變得文縐縐的了。

我的明朝好兄弟 /book/94964/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