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我用手機查了一下有關的報道,說之前在打工子弟上學的孩子已經被分流安排了,還有一些老師也得到了補償,是這樣麼?”溫紹年問。
溫紹年這麼一問。
迎來的是更多的抱怨。
總結起來就是,確實,是有一些之前在打工子弟學校上學的學生被安排到了一些公立學校就讀。
但遠遠不夠。
因為公立學校沒有那麼多的名額給這些孩子。
並且孩子要入學,還需要很多的手續。
要出示戶口。
身份證。
暫住證。
就業證。
租房合同。
老家要給出在當地沒有監護條件的證明。
這樣很多打工的人,特別是那些沒有固定工作的,靠打零工度日的人,根本就提供不了這些手續。
有的學校,入學還要考試。
通不過不行。
當然了,還可以交贊助費。
只是好幾萬的贊助費,一般打工者怎麼負擔得起?
幼兒園也是一樣。
附近被認定符合條件的幼兒園,只有三個。
但是需要入園的孩子,好幾千。
僧多粥少。
價格還特別貴。
一個月的幼兒園費用,就要兩三千。
所以有的孩子,只有幾歲。
要麼被鎖在家裡面。
要麼父母出去打工的時候,還得帶著了。
父母在賣菜。
他們在菜攤附近玩。
父母在工廠做工。
他們在廠子裡面瞎跑。
還有一次,一個孩子差點被人拐跑。
幸好熟人經過,大喊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