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花樣翻新的詐騙方法,比起這圈套都是小兒科!
聰兒十五歲那年春季,雜貨店隔壁的旅店裡住進一位姓劉的客倌。那客倌住了很長一段時間,說是在做一樁生意。他經常到雜貨店買些日常用品,和聰兒母女漸漸熟識。
有一天,劉客倌來到店中,從懷中掏出一對玉如意,向聰兒娘說,“我的生意急需現銀週轉,想把這祖傳的如意當掉,可當鋪掌櫃心太黑,給的價錢很低。我想放在店裡讓您代賣一下試試,不知可以不可以?”
聰兒娘經營的是日用雜品,不懂玉器,怕上當受騙,當即搖手,讓他到別處聯絡。
劉客倌說:“到處都是奸商,我一個外地人,還能不受欺? 要是碰上不仁不義的,給我換成假的,我往哪說理,誰給我做主?到時候恐怕哭也來不及了!我看您是實誠生意人,我信得過您,才讓您代賣哩! 我這對如意,是祖上當年在京城當差時後唐明宗爺賞的,至少也值八百來兩銀子。 我按五百兩放到您店裡寄賣,賣了給你一成佣金,五十兩銀子, 賣不了還是我的。碰到識貨的買主,你可以再賣高點,高出的部分還是你的!你是本地人,我是外地人;我貨放你處,又不讓你打收條、寫契約,我對你絕對信任,不怕你昧去,你還有什麼擔心的?”
聰兒娘見劉客倌說得誠懇,想想自己橫豎也不會吃虧, 便答應放店裡賣賣試試。
隔了不幾天,店裡來了兩個闊綽的客人,其中一個看見那對如意,就要過去看看。他翻來覆去看了很久,看得很仔細,看後問道,“是賣的嗎?”
“給別人代賣的!”聰兒娘如實回答。
“價多少?”
“五百兩銀子!”
“能少嗎?”
“客人定的底價,不能少!聽客人說,實際上價值八百多兩呢!”
那客人戀戀不捨地將東西遞回來,邊走邊低聲向陪同的客人說:“貨倒是好貨,價錢也不貴!”
陪同的客人嘆口氣說:“可惜咱倆買不起,眼饞也是白搭!”
聰兒娘聽了兩個客人的對話,心裡吃了定心丸,高興得不得了。 要知道,五十兩銀子的佣金,可是母女倆這個小店一年也難賺到的利潤啊!
又一天,雜貨店來了個富商,看了那對玉如意,問了價錢,高興的了不得。
他對聰兒娘說,“我們府臺大人是我的好友,他今年要做五十大壽。 我正準備送上一份厚禮,跑了許多地方也沒找到合適的, 想不到在這兒碰到了。 他老人家特別喜愛古董玉器,我正想送上一件。這一件成雙成對,又名‘如意’,有‘萬事如意’的寓意,真是再合適不過了!”說罷,轉過身去,向僕人說,“這對如意我買下了!五百兩,付賬去吧!”
僕人說,“主子,您忘了昨天定貨,您讓交了一千兩定金嗎?現在我們兜裡現銀只剩了六十多兩,怎麼夠付賬啊?”
那富商拍拍腦門,連聲懊悔,轉過身來,無可奈何地向聰兒娘說:“我一心要買,可銀子不夠,這怎麼辦呢?要不這樣,我給您留下五十兩銀子的定金,您不能再賣給別人,行嗎?”
“那您什麼時候來取呢?”
“我得回去,帶錢來辦貨物,到時候拐個彎,順便來取走, 最多一個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