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莊佑傑意識到,現在大家普遍認為的,方玉林的死亡時間可能有問題後,他所要做的,就是拼命去證明,在六點之後,方玉林還活著。
既然如此,當初那份沾染上血跡的報紙,似乎又成了一種證明。
送報員確定,案發當天早上六點,他絕對已經把報紙塞進了郵箱裡。
那六點,方玉林就有可能下樓去取報紙。
雖然他現在行動不是很方便,但從家裡到樓下最多用五分鐘。
在案件推理中,只爭取到了這五分鐘的時間,似乎也不夠馬耀邦趕來殺人。
於是這時候,莊佑傑近乎是祈禱般的在心裡想,
老方啊,你那天,千萬不要只下樓拿了個報紙。
抱著這種想法,莊佑傑去走訪了方玉林家附近的市場。
這家市場不小,各種品類的早餐店也不少,好死不死,方玉林這人在這兒生活了幾十年,早餐品類幾乎都吃了個遍,所以沒有特別偏好的飯館。
於是莊佑傑只能挨家挨戶的詢問這些早餐店,在事發的當天早上,有沒有見過方玉林來吃早飯。
方玉林是附近的老居民,又因為當了半輩子的中學老師,幾乎半個城區都有人家的孩子在他手底下讀過書,所以還是有很多人認得他。
功夫不負有心人,莊佑傑終於問到一家豆腐腦店,老闆娘非常肯定案發當天,方玉林在他們家吃了早飯。
老闆娘曾經也是方玉林的學生,她跟丈夫才接手家裡長輩的店面沒多久,就遇到了曾經的中學老師,自然是驚喜得很,所以對方玉林印象很深。
但很遺憾的是,當時小店裡有不少人在,所以忙活得不得了,老闆娘沒有注意到方玉林是什麼時候來的。
但畢竟是自己曾經的老師,老闆娘還是多注意了幾眼,又看方玉林年紀大了,在他走的時候特意騰出手來把他扶下門口的臺階。
當時方玉林還跟她開玩笑,說當年他們上學那會兒,這個點兒再不往學校趕的話,就要遲到了。
所以在送走方玉林後,老闆娘轉身隨意看了牆上的鐘表一眼,上面顯示是六點整。
當年中學的作息時間,是六點半學生開始早讀,身為要盯班的班主任,方玉林一直都是在六點半學生到來之前,就已經到了教室。
多年養成的習慣,讓他對早上的時間很敏感,已經退休了這麼久,還是沒有改掉。
這條線索正是莊佑傑所需要的,聽說老師慘死,老闆娘答應莊佑傑,願意站出來作證,即使到了警察局,她也敢發誓,當天六點還見過方玉林。
有了早餐店老闆娘的證言,俞海同當時說六點見到方玉林屍體的謊言便不攻自破。
俞海同母子用的這種手段,也許有提前計劃好的可能,但現在莊佑傑覺得這更像是殺人案發生後,俞海同利用現如今已經發生的事情,給自己兒子想出來的脫罪方法。
想到這一步,再結合從臥室窗戶外面發現的腳印,就能接著往下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