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達這人,在稿紙上寫東西的時候有個習慣。
他每寫完一張稿紙,就會把它倒扣在桌面上。
然後第二張再倒扣在第一張上。
以此類推,直到最後一張寫完,把所有的稿紙摟起來翻個面,就正好是按照正序排列的一篇故事。
這個習慣就會造成一種現象,在稿紙上的墨水還沒完全乾透時就把它反扣,墨水會染到上一張紙的背面。
而目前拿在梁垣雀手裡的手稿,就連最後一張背面都是沾著墨水的。
這說明,在這張稿紙之後,起碼還有一張寫滿故事的稿紙。
稿紙背面的墨水雖然看不出字跡,但也算比較密集,不是意外染上去的,就是被後一張紙給印上去的。
為了以防萬一,梁垣雀還是像方隊長確認了一遍,
“方隊長,你從柳絲絲家裡拿到的手稿,就只有這麼多是吧?”
“對,”方隊長回答,“那丫頭賭咒發誓,她從路達那裡偷走的手稿就這麼多。”
之前梁垣雀就一直在懷疑一個問題,那就是從來沒有公開示眾過,就連跟路達這麼親近的柳絲絲都不知道小說的劇情。
如果幕後兇手就是莊少爺,那他是怎麼知道路達在把他的罪行揭露出來?
從目前情況來看,在路達被害之前,沒有人知道小說的具體內容,只有三個人知道大概的走向。
那就是出版社的編輯,看好路達的主編,跟身邊的柳絲絲。
柳絲絲就別提了,她的重點只放在姐姐那裡,甚至根本不知道路達具體在小說裡寫了什麼。
那嫌疑就放在了出版社裡面。
編輯或者主編,是不是有一個人其實知道路達小說具體在對映現實中的哪件事。
從編輯那裡得知,主編很欣賞路達的才華,這次的小說話題即使直到出版可能會惹到一些人,但依舊力挺他。
如果是他把訊息洩露出去,那他根本不用等到在路達完稿後把訊息帶給幕後之人,讓對方派殺手過來。
直接在路達跟他商議小說情節的時候,就回頭告知他人,直接把路達宰了就完事,根本不用再大費周章的等他寫完故事再去找到手稿銷燬。
這麼算下來,梁垣雀最懷疑的人就是路達的編輯。
路達是主編看重的作者,也是在北平城最近風頭正盛的作家。
他新寫的作品只要出版出來肯定就會大賣,對出版社來說就是一棵搖錢樹。
那在這種情況下,且路達還催促過編輯儘快過來收稿,他卻依舊先忙了手上其他的工作,直到昨日路達出事後才想起來收稿。
到底是什麼工作比跟“搖錢樹”先生對接還重要,又有什麼人會放著錢不著急去拿呢?
梁垣雀心中有個猜測,會不會編輯早就看過路達的完稿,但因為種種原因,路達又把稿子拿回去一半。
而編輯在看到稿子內容後,猜到了“莊少爺”的真實身份是誰,趕著去了通風報信。
而這個猜想,在他們到達出版社後,得到了印證。
他們趕到的時候,主編正打算下班。
而路達的編輯湯遊在昨天就像社裡請了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