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的這幾年並不消停,先是花石綱和應奉局的那些貪官汙吏,將江南地帶搞的民不聊生,隨後又爆發了聲勢浩大的明教起義。
兩浙路、江南東西兩路,福建路都飽受亂兵摧殘,那真是十室九空,浮屍遍野。
短短半年時間,方臘的叛軍攻攻破六州五十二個縣,共殺死官民二百萬人。方臘的軍隊也搶掠婦女,當方臘被童貫所率軍隊攻破後,裸體在樹林中上吊自殺的被擄(奸)婦女,前後相望十餘里。
江南地區原本是宋國最繁華的魚米之鄉,也是最大的產量區,可是經過這些天災人禍之後,百姓的數量銳減,大片的良田也都荒廢了。
童貫擊敗方臘的叛軍後,宋國朝廷也曾為江南百姓開倉放糧,但那點糧食麵對數量龐大的流民群之後,宛如泥牛入海,瞬間無蹤。
公正的說,帝國軍隊貢獻了這幾路的州府後,救活了無數的百姓流民。
數百萬石的稻米、農具、種子,從占城行省,從交趾行省,從大理行省,從廣西等行省向這幾路州府匯聚……
中華帝國不但供給這些受災百姓足夠的食糧,還為他們搭建統一的住房,發放種子和農具,甚至還有耕牛,幫助他們用最快的時間重新開始新生活。
人心都是肉長的,宋國讓他們流離失所,易子而食,而帝國卻用實際的行動感化了這些百姓。
當道路兩邊正在耕作的農夫,見到飄揚著雙龍旗的運兵列車經過時,雖然歡呼聲零零落落,但畢竟不再是以前的仇視了,這就是最大的進步。
三萬大軍進入宋國的兩浙路境內後,看到的還是一片荒蕪,不過看到在此地迎接帝國軍隊的宋使之後,易容過的李南還是頗為驚訝的。
這次徽宗趙佶派來協調帝國軍隊入境的使臣,乃是李南當年在東京城的故人,蔡京之子,如今歸位少傅的蔡攸。
蔡攸此人或許是受到了他父親蔡京的影響,雖然依靠阿諛奉承獲得了徽宗的歡心,登上高位,但不思政事,一心只求銀錢富貴,甚至因為權利竟然跟父親爭鬥。
見到是故人蔡攸,跟他打過交道的李南反而笑了。
如果來的人是李綱那種為國為民的強硬派,李南還真怕對方會鋌而走險,不顧金兵之圍先致自己於死地。
對於李南來說,蔡攸這種愛好名利錢財的貪官比較好腐蝕交流,但是李綱那樣的油鹽不進的傢伙,才真正要人頭疼。
故意變換了一下嗓音,李南下馬來到滿面恭敬笑容的面前,仔細端詳了片刻,這才明知故問的說道:“宋使可是宋國少傅,蔡攸,蔡居安麼?”
雖然面前這個人給自己一種莫名的熟悉感,但蔡攸不敢多問,微笑應道:“在下正是蔡攸,敢問將軍大名?”
李南摸了把臉上黏著的絡腮鬍子,大笑道:“好說,本將軍姓霍,叫霍溶金。”
蔡攸雖然貪財好色,喜好爭名奪利,但是他縱橫大宋官場數十載自然不是個蠢人,一聽便知道對方報的乃是假名,不過他並未點破,依舊稱呼李南為霍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