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候:以視敵進退也。所謂“斥,度也”,“候,即候望。”
所謂的斥候也就是偵察兵,起源於漢代,並因直屬王侯手下而得名。分騎兵和步兵,一般由行動敏捷的軍士擔任,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兵種。
在任何一本兵書中,都著重闡述了行軍打仗時斥候的重要作用,但是從古至今卻總是有人忽略此事。
劉延慶,保安軍人。出自將門,雄豪有勇,數從西伐,立戰功,積官至相州觀察使、龍神衛都指揮使、鄜延路總管。遷泰寧軍節度觀察留後,改承宣使。破夏人成德軍,擒其酋賞屈,降王子益麻黨徵。拜保信軍節度使、馬軍副都指揮使。從童貫平方臘,節度河陽三城。又從北伐,以宣撫都統制督兵十萬。
在西軍中劉延慶稱得上是個猛將,但是他並不是一個帥才,此次統帥十萬大軍北伐,一路進展順利,遼人或逃或降,讓他心中的驕躁之氣增長,終於導致大敗。
十萬宋軍渡過白溝之後,劉延慶甚至連斥候都沒有派出去。
雖然遼國降將郭藥師提醒他,提防敵人伏擊,導致十萬大軍首尾不能相應,但是劉延慶麼可能聽得進一個降將的話?依然我行我素。
當宋國大軍來到良鄉之時,毫不意外的遭到蕭幹率領不滿萬人的遼國殘軍襲擊。十萬宋軍被幾千保家衛國的遼軍打得落花流水,只能龜縮在盧溝以南避戰不出。
其後郭藥師獻計於劉延慶:趁遼國蕭幹率領南京主力在前線,以輕騎突襲燕京,必能得到城內漢人的響應,燕京必取。
劉延慶採納了這個建議,但是當郭藥師和宋將楊可世、高世宣等人率領騎兵殺到南京城,已經奪取各處戰略要地,在城中街巷中苦戰急待增援之時,劉延慶和他許諾的援軍卻不見蹤影。
援兵未至,宋將還下達了盡殺城中契丹、奚人的命令。再加上宋兵紀律紊亂,到處酗酒搶劫,引起了強烈反抗,所以最後反而是接到蕭太后急報的遼將蕭幹,從前線抽調了三千精銳殺了回來。
隨後遼將蕭幹又效仿三國周瑜欺騙蔣幹之計,故意洩漏了假情報,謊稱遼國還有三十萬大軍即將來援,到時候以火為號全殲宋軍。
數日之後,遼軍果然在盧溝以北點燃火把,劉延慶一見到火起,就以為傳說中的遼軍精銳來了,率先下令點火燒掉大營逃跑。
一瞬間,十幾萬宋軍還沒和敵人交手就自我崩潰,直接退回了出發地雄州,沿路上全都是自相踩踏而死的宋軍士兵!而遼人則乘勝追擊,一直追到了涿水。
經過兩次北伐之戰,宋徽宗趙佶不但賠上了祖宗們積攢下來的錢糧物資,還有十多萬的西軍精銳,最重要的是被金國看出了虛實。
南京城最終還是由金兵攻破,宋國派使臣前往南京索取約定好的燕雲十六州時,金太祖完顏阿古打毫不避諱的對宋使說道:“我聞宋國大將獨仗劉延慶將十五萬眾,一旦不戰自潰,宋國何足道!我自入燕山,今為我有,中國安得之!”
宋國打不過遼國,而遼國打不過金國,所以在金人的心中已經出現了一個很肯定的想法,那就是宋國絕對不是金國的對手。
北方宋遼打的如何,李南並不是太擔心,因為宋國軍隊就像中國足球一樣,從來沒有讓他失望過,每戰必敗是他們的真實寫照。
最近李南都帶人在鎮南國境內的各處工礦企業巡視,畢竟打仗最後拼的是後勤能力,方臘的教訓就擺在眼前,縱有百萬人馬,餓上幾天也會煙消雲散。
鎮南國各個行省之間,現在長途旅行已經方便快捷了許多,除了水泥公路、彈簧減震和橡膠輪胎出現之外,還有一個新鮮的交通工具也正式開始啟用了,那就是馬拉列車。
受限於蒸汽機的製造,所以火車這種交通工具鎮南國現在還弄不出來,不過依靠牛馬大象等牲畜作為動力,在鐵軌上執行木質的列車,這還是可以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