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的父母已經七十多歲了,也成為了最早一批體驗吐瓦魯養老醫療體系服務的非正式成員。
李建給他們選擇了一個公寓式養老的套餐,兩室一廳一廁所的居住環境,既不用自己煮飯,也不用操心任何的家務。
兩個老人非常喜歡這種悠閒的生活狀態,每天起床洗漱後,圍著自己所住的樓層走廊轉幾圈,與那些住在同樓層的老人們打個招呼、聊會兒天,然後就乘電梯到底樓的食堂吃飯。
養老院食堂裡的菜譜與其他居民小區內的食堂相比,更加講究養生,相對清淡的菜品更加符合這些老人們腸胃的現狀。
如果有需要的話,老人們也可以在食堂裡服務員的幫助下,透過網路平臺訂購其它的菜品。
特區的養老院是與醫院建在一起的,那些患病的老人們可以就近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
雖然特區在人力干預下形成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合於老年人的生活,大家的生活環境也非常乾淨,但是,畢竟這些老年人由於自己身體機能的老化,患上一些疾病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根據相關資料來看,實際上有很大的一部分人在五十歲左右,就已經出現了嚴重的身體機能退化狀況,隨著年齡的增加,這樣的狀況越來越明顯。
因此,對於那些已經滿足了生活需求的老年人群來說,他們對醫療服務方面的需求,甚至遠超他們對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
由於特區的醫院對於居住在養老院裡的老人們並不會收取額外的住院費,而且,完善的醫療評價體系,也讓這些醫生們在醫治病患的時候,會站在病患的角度思考問題,努力用最少的費用來達到儘可能好的醫治效果。
所以,住在這樣一種醫、養結合的環境裡,其生**驗遠比居家養老更加方便、更加節約費用。
如果一個簡單的感冒都要用去上千元費用的話,這個醫生的治療過程和用藥情況很容易受到當事人親屬的監管。
他們雖然不懂醫療知識,但是,只要請毛爺爺發句話,自然就會有人踴躍地為他們指出治療過程中不必要的檢查專案和過度醫療的問題。
在獲得專業的諮詢結果後,當事人親屬只需要把這份結果透過網路向特區政府投訴就行。
特區政府在接到投訴後,會根據平臺統計的情況進行初查。
如果該病患的治療費用明顯超過相同病情平均收費情況的話,就會要求主治醫師對此投訴的內容進行回覆。
如果主治醫師無法提出自己要求患者檢查專案和治療的依據,不但要賠償患者多給的不合理費用,還會根據情節的惡劣程度被扣除相應的誠信值。
而對於醫生來說,他們的誠信值甚至比自己的醫術水平還要重要。
在這樣的制度下,醫生的主要收入只能是自己的掛號費和手術費。
所以,用盡可能少的開支解決病患的問題,努力提升自己的“醫療性價指數”,才是他們提高自己收入和知名度的唯一途徑。
除此之外,特區的所有醫療資料都已經實現了網路共享,併成為特區社會管理職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特區政府要求所有在吐瓦魯特區營業的醫院、養老院,必須把患者的電子病歷檔案上傳至醫療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