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吐瓦魯特區這樣一個以華國人為主的城市,生活習慣與國內相似,生活環境卻遠比國內舒適。
如果能夠打通國內的養老市場,就算把那幾個還在建設圖紙上的城市單元全部加起來,也遠遠無法滿足那個龐大的養老需求。
所以,投入養老院的建設是一個至少可以繁榮十幾年的事業,風險更小,也更加容易得到回報。
由於按照吐瓦魯特區的投票表決模式,每個企業只有一次機會。
而且,他們的懲罰措施也讓人不敢惡意進行低價競爭,只能對照現有的經濟情況,經過精細的核算,確定出一個合適的投入產出比,然後按照這個標準來制定建設方案。
最終,所有獲得大家認可的建設方案共提供了一萬多個床位,在吐瓦魯特區形成了一個超大型的養老社群。
讓這些投資者們值得欣慰的是,由於吳建興第一批次床位推出時形成的緊張氣氛,結果這些方案一確定下來,就有人與他們中意的床位簽訂了合同。
這些透過網路平臺簽訂的合同,全部都會受到吐瓦魯特區法律的保護。
預訂床位的費用自動被凍結起來,只要養老院按照合同約定的內容提供了養老床位和相應的護理服務,就可以直接從其個人賬戶中劃取約定的費用。
預訂床位方不用擔心自己押金的安全,床位提供方也不用擔心自己收不到應得的床位費。
這樣放心的體驗在國內是感受不到的。
由於吐瓦魯特區勞動力總量的限制,以及室內安裝方面專業人才的缺乏,如此大面積進行養老院的改造工程,就不是先前吳建興那個時候能夠達到的進度了。
而且,用工需求的增加,同時也促進了勞動力價格的上漲。
雖然這個上漲的幅度並不大,但畢竟對這些投資者們來說,不是一個好的苗頭。
反正大家再怎麼競爭,也沒有辦法提高整個醫養小區的建設進度。
因為總的勞動力供給只有那麼多,一味地提高勞動力的價格,實際上是在增加工程的成本,對大家都沒有好處。
而且,建設方案中的所有床位幾乎都已經預定了出去,甚至連訂金都已經由吐瓦魯特區幫忙凍結了起來,根本不存在對方賴賬的情況。
因為如果對方取消預定的話,必須要自己同意,而且要損失一個月床位費百分之二十的保證金。
再加上這些人預定的床位並不是他們自己要住的,而是給家裡的老人們住的。
那些從未出過遠門的老人們,要辦理相關的出境手續,至少也需要近一個月的時間。
有了這個時間的緩衝,根本就不存在趕工期搶先手的問題。
所以,最終這些投資者們坐到了一起,決定保持現有的工作任務釋出價格不在增加,大家統一調整工程進度。
工程進度差的可以優先分配勞動力,工程進度快的就緩一緩,可以把那些不用專業工人修建的地方先做好,等一下其它工地的進度。
而這樣做的最終目的,是要讓所有的改造工程幾乎能夠在一個星期之內完工,大家都不會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