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還是透過房東才找了個地方擱車,簡直住得太憋屈了。
再後來房東家裡有事,直接說什麼時侯要收房,你另外找地方去住,連找房子的時間都不給你考慮。
前前後後搬了好幾個地方,心太累,實在是不想再過那樣的日子了,租房租怕了啊。”
“你怎麼沒去試一下公租房呢?”
“公租房?你也要租得到才行啊。
沒有關係的隨便就可以找個理由說你不符合條件。
可有關係的人隨便找個人頂替一下,就把房子租下來了。
辦好一切手續後,再把房子轉手租出去,吃中間的差價。
這樣的公租房,與其他私人房東有什麼差別?”
聽了李偉的抱怨,魏民生說:“在一個充滿自由的城市裡,本來就不應該存在私有土地和房產,因為私有的土地和房產天然具有阻礙自由的屬性。
至少在沒有充足的土地資源之前,土地和房產的私有化,會嚴重地影響居住在城市中人們的生活體驗。
城市應該是所有人都有權力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而不是某一部分人的牟利手段。
只有這樣的城市,才可能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和創造性,才可能成為所有人都向往的地方。
所以,在吐瓦魯特區裡的房子,只能用於有需要的個人或單位租用,堅決不允許轉租或者私有化的事情發生。”
“可你怎樣能夠保證不會發生這樣的事,總不可能安排專人監督,每天去看房屋的入住情況吧?”
“我們為什麼要自己去監督?
作為一個城市的管理者,他們完全可以整合很多社會資源,來達到這個目的。
作為吐瓦魯的特區,我們可以制定自己的法律。
只要從法律層面入手,就可以完全杜絕特區的土地和房產的私有化。
而覆蓋特區所有成員的誠信評價機制,可以靈活有效地杜絕這些不合理的事情。
城市中所有房屋的基本資訊和租賃狀態,都可以透過網路平臺進行實時的查詢。
哪套房子沒有租出去或者什麼時候到期,租戶是否有續租意願,還有房屋的租金這些非隱私性的資訊所有人都可以檢視,而不會存在有中介從中混水摸魚的情況。”
劉夢玲說:“魏總,你這樣的做法,也只能在房屋數量可以滿足居住需求的情況下有效。
作為精明的國人,任何緊俏的東西都可以用來炒上一把,連可以吃上幾千年的鹽都逃不過這個下場,你如何來解決居住的這個供需矛盾?”
“所以,我們的第一批移民只有二十個名額,因為我們目前還只能提供五十戶人的居住空間。
除去遊客的居住和管理人員的需求之外,剩餘的居住空間數量,才會作為移民名額的上限來制定移民計劃。
只有在那邊的房屋建設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才是我們大規模移民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