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隨身帶著一個世界> 第二二二章 自由為本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二二章 自由為本

誠信作為華夏立國之基,是堅決不能動搖的,哪怕在最缺少人力資源的時候,魏民生也從來沒有想過放寬這個政策。

在華夏立國之後,這個個人信用和社會貢獻積分的作用只會加強,只有讓誠信貫通於社會事務的任何一個角落,並與每個人的利益息息相關,大家才會把誠信作為自己用心去呵護的物件。

但誠信也只是影響社會生態的一個重要因素,只不過他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是全面的。

對於一個正常的社會來說,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自由。

學術上存在對自由概念的不同見解,在對個人與社會的關係認識上有所不同,眾多思想家對“自由”的界定竟有200餘種之多。

但魏民生在眾多的描述中,認為《人權宣言》中的“自由即有權做一切無害於他人的任何事情”最為恰當。

任何人都渴望無拘無束的自由,但這樣的自由在與他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是不可能實現的。

一塊位置很好的地,你想要,他也想要,但同樣位置的地只有一塊,給了你就滿足不了他的要求,滿足了你擁有這塊土地的自由,就無法滿足別人同樣的自由。

你有喜歡一個人的自由,但別人也有喜歡這個人的自由,同時被喜歡的這個人也有不喜歡你的自由。

自由只要不涉及到他人,做任何事都是可以的,但一旦涉及到他人,就會產生種種衝突,所以,沒有任何限制和前提的絕對自由是不可能存在的。

除非你生於一個只有你一個人存在的世界,那麼你就擁有在這個世界中幹任何事的自由。

社會是由無數的人所組成的,所以在社會中是不可能存在絕對自由的。

但如果這個社會對個人的行為處處設限,這不能做,那也不能做,就會打壓民眾的創新意識。

一旦整個社會的民眾都失去了創新的動力,整個社會就會成為一潭死水,毫無生機可言。

只有在個人自由得到最大保障的社會,民眾的智慧才會有空前的活躍,創新的東西才會不斷被提出,財富作為副產品自然就會像火山爆發般噴湧而出。

但一個社會要如何讓個人的自由得到最大的保障,說得簡單,想要完全做到卻是非常困難的。

追求自由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得幸福,因為人的最終追求是幸福,所以,人們追求自由的根本目的必然也是為了獲得幸福。

既然自由的前提是不涉及到他人的利益,而他人的利益一般意義來說就是對社會資源的分配權和所有權,所以,社會資源是獲得自由必須要考核的重要問題。

在社會資源一定的情況下,資源的分配多寡必然與個人的幸福息息相關。

所以,一個社會必須要有一個合理的、大家都能接受的資源分配方式。

而魏民生在以前提出來的“自流崗”,就是一種自由的職業選擇和資源分配方式的嘗試。

在魏民生已經知道一些事物發展過程的情況下,也沒有必要一一去試錯,至少在華夏國出現超越現實世界的高精尖行業之前,不會產生任何行業的泰斗級人物。

因為華夏國的知識都來自於同一片時空,所有人學習的條件和起點是一樣的,只是個人掌握知識和靈活運用的程度不同而已。

如果真的出現了一兩個高精尖的行業泰斗人物,那麼他能夠從這個行業中獲得遠超其他人的收入和地位。

這種收入和地位上的差距反過來又會刺激更多的人來加入這個行業,在激發了全部工作熱情的人才努力之下,甚至可能得到一些意料之外的收穫。

在這種分配方式下,社會團體內的任何人都有選擇任何崗位的自由,但如果是你自己因為能力問題無法勝任這個崗位,那麼由別人來獲得這個崗位也是整個社會團體的自由。

只有整個社會都採用建立在這種自由崗位選擇基礎上的資源分配,才能夠得到所有社會成員的認可,才能夠讓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才能夠在整個社會中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工作和生活氛圍。

在資訊充分共享的情況下,所謂的經驗已經不再是衡量一個人能力的重要指標,而是一個人應該或者說可以掌握的基本常識。

在所有工作崗位充分自由選擇的情況下,所謂的資歷也就不再成為限定個人能力的一種手段。

經驗和資歷實際上只是在掌權者處於一種茫然的選拔人才狀態下,出於維護人情和既得利益團體已有利益所作出的人為限制而已。

而最低收入的設定,雖然無法讓所有人感到幸福,但至少可以讓人擁有“免於匱乏的自由”,在這種最低生活保障之下,才能讓人敢拼,才不會有後顧之憂。

當社會上的所有人不再因經驗、資歷和生活受到種種限制的時候,才會有人敢想、敢做、敢為,才不會產生既得利益團體,所謂的潛規則才沒有生存的土壤。

只有在社會所有職業和崗位都存在充分競爭的狀態下,才能夠談得上公開、公平、公正,“能者上、庸者下”的理想化用人機制才能夠真正落到實處。

只有所有人都可能扮演社會中的任何角色,並且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是一個故事中哪一個角色的時候,才會用心去思考公平的真正含義。

看待任何問題,如果不拋開立場,就談不上公平。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