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綰說完,整個書房中安靜的落葉可聞,群臣都很沉默,他們在分析,在思考王綰之策到底可行不可行。
王綰說的是一種方略,但是這個方略太軟了,不管是嬴政還是嬴高都不滿意,只是這個時候,不適合他們親自下場爭論。
氣氛逐漸凝聚,嬴高將目光看向了尉繚以及李斯,他心裡清楚,不管是李斯還是尉繚他們的看必然與王綰相左。
這是他們的出身就註定的。
一方是儒家,一方是法家以及兵家,從根本上來說,他們的觀點本身就是對立的,自然是截然不同的。
這一刻,李斯察覺到嬴政與嬴高的目光,隨即朝著嬴政一拱手,道:“王上,王相之言,臣不贊同,韓國乃天下中樞之地,是我大秦東出掃滅山東六國的根基樞紐之地,不能留下動亂禍源。”
“我大秦一旦東出,攻打諸國,韓地一旦動亂,我大秦銳士必將腹背受敵!”
與此同時,一旁的國尉尉繚也是朝著嬴政一拱手,道:“王上,臣也認為王相所言的武王滅商,不足效法。”
聞言,嬴政目光流轉,最後落在了尉繚的身上,語氣肅然,道:“武王滅商是一個成功的案例,不足效法,國尉可有合適的理由?”
聽到嬴政詢問,尉繚朝著嬴政慷慨激昂,道:“當初武王滅商,就是因為留下了殷商根基,以至於後來有了管蔡武庚叛亂!”
“若非周公鼎力平亂,又豈會有周室天下,況且這華夏大地已經歷經春秋與戰國八百年紛爭,當今天下時勢已經不同於夏商周三代。”
“當今天下,人心向一。多年以來,天下一統早已經才成為人心所向,其勢已成,則成法不可守!”
“若是韓國宗廟社稷皆存,又如何向天下人宣告韓國已經滅亡,假以時日,韓國王族必籠絡韓人抗秦自立。”
“到時候,戰亂復起,山東諸地皆如此,如此惡性迴圈不止,我大秦縱然是席捲山東六國,又何談真正的一統天下!”
這一刻,書房中氣氛凝聚,嬴高笑了笑,他心裡清楚尉繚與李斯的話都很有道理,就算是他承諾張良儲存韓人宗廟,也只是一個權宜之計。
一旦大秦滅韓,到時候韓國的一切都將消失,韓王宗室都將抹除。只有將韓國的痕跡消除,才更有利於大秦治理天下。
這個時候,嬴高依舊在保持沉默,嬴政的目光落在了蒙恬與王翦的身上,由於滅國大戰即將開始,嬴政下詔召回了蒙恬。
當見到嬴政的目光看過來,王翦與蒙恬對視一眼,王翦示意蒙恬先來,於是蒙恬朝著嬴政一拱手,道。
“王上,末將贊同李相與國尉之言,而且韓國一直有術治癖好,末將以為其稱臣絕非真心,大機率是權宜之計。”
“若是滅韓之後,依舊存韓國社稷與都城,一旦山東情勢有變,舉兵向秦之前鋒,必然是韓國無疑!”
與此同時,王翦補充,道:“王上,末將以為以秦韓兵力對比,滅韓不應該出動大軍主力,偏師便可以滅韓。”
“末將以為我大秦主力,當應對滅趙大戰!”
趙國乃大秦死地,而趙人與大秦血海深仇,滅趙一戰,必然是最慘烈的一戰,這一刻,嬴政也是微微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