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究是荀子對於他傳道授業,而且他是一個孤兒,遇見荀子的時候還很小,在某一種程度上,荀子將他撫養成人。
如師如父!
雖然他留下荀子多少有些功利之心,但是他對於荀子安危的關心,也是發自肺腑的,這一點,不容置疑,也不用質疑。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一道聲音落下,隨後消散,荀子的身影逐漸的消失,到最後在也看不見。
“老師——!”
這一刻,顏路癱倒在地,雙眸無神,唯有淚千行。
荀子對於他而言,幾乎便是精神信仰,而且小聖賢莊,若是沒有了這位半聖,又如何能夠稱之為小聖賢莊。
........
荀子入秦,走的很瀟灑,揮一揮衣袖,彷彿不帶走桑海的一片雲彩,但是這件事引起的波瀾,方才剛剛開始。
東武城。
嬴高率領大軍渡過大河,此刻正在與李牧相談,李牧準備了全羊宴,以迎接嬴高,以化解彼此之間的戾氣。
他不希望,都放嬴高過境了,到最後,反而是遭受到嬴高的報復。
“公子此行征伐齊墨大獲全勝,當真是可喜可賀!”李牧舉盅朝著嬴高,道:“此盅為公子賀——!”
“多謝武安君牽掛,此戰純粹就是一個意外,本將只不過是撿了個勝利的果實罷了!”對此,嬴高同樣舉盅,朝著李牧莞爾一笑,道。
這是一場寒暄,也是一次試探。
以李牧與嬴高為主,其他人都是陪襯,看上去一副賓主盡歡的局面,但是卻截然不同,一點也不是這樣。
每一個人心中都有小心思,都想從對方的語言之中刺探出來些許訊息,故而看似賓主盡歡,實則不然,這不過是大家努力裝出來的樣子罷了。
最後,李牧將話題轉移到了他與嬴高都喜歡的一事上,他希望藉機與嬴高交好,畢竟掃滅匈奴,也是他的心中大願。
“不知公子何時可犁庭掃穴?“
此話一出,整個幕府之中的氣氛一下子變得活躍起來,幾乎在瞬間便驅趕了之前的尷尬,在場眾人,皆是露出好奇的目光,豎起耳朵傾聽。
除了姚賈之外,剩下的都是武將,而且皆是秦國與趙國武將,自然是清楚匈奴之害,對於此事都很期待。
而且,就算是姚賈也與戰爭相近,行人署雖然屬於文吏一方,但是一般都是為戰爭打前站,以及為了戰爭收尾。
“看中原大地之上的局勢,看上天對於匈奴是否厚愛........”
嬴高心裡清楚,想要犁庭掃穴需要天時地利人和,至少在目前根本不適合,這一點,自己清楚,他相信李牧他也清楚。
他們都沒有相互揭穿,不管是嬴高還是李牧,都是想找一個共同話題,然後將這一場宴會撐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