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總,現在不少媒體都在找我確認明年的發射計劃。”
“有些媒體自己直接就寫了預計啟明星科技2014年的發射次數超過100次。”
“我覺得這也算是一個宣傳機會,把大概的計劃次數透露出去,應該也沒有什麼關係。”
趙思宇現在可謂是春風得意。
作為新晉院士,最近可是有不少媒體採訪他。
啟明星科技又放出那麼大一個衛星,不僅火爆全國,還火爆全球。
“今年發射了64次已經給很多人帶來了非常大的刺激了,這要是把我們明年準確的發射計劃給公佈出去,估計更多人要跳腳了。”
曹陽快速權衡了一下這個事情,覺得好像也沒有什麼不能公佈的。
現在公佈出去,可以讓啟明星科技從年頭火到年尾。
像是一些物流公司,如果發射衛星的成本不高的話,肯定會考慮自己去發射。
“沒問題,那我等會就把這個訊息安排人在官微上進行釋出。”
“要不然用我們自己的火箭去發射,成本太高了。”
啟明星科技的出現,可以說是給這些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機會。
在全球運力都普遍緊張的情況下,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只要不是那種特別的偵察衛星之類的,像是星鏈衛星,大規模量產之後成本都能做到幾十萬人民幣。
……
曹陽可不會浪費自己的影響力。
這種東西要說沒用吧,可能也確實是沒有什麼用。
“今年我們發射了64次,那我們現在對外宣傳就說明年要發射128次,最終肯定大差不差了。”
火箭最主要的用處就是發射衛星,單論衛星本身的生產成本,其實不見得很好。
單說火箭技術,啟明星科技除了可回收利用這個技術比較厲害,其他方面的火箭其實談不上多麼的先進。
所以別看128次只是比120次多了8次,在宣傳上起到的效果也是非常的好的。
在趙思宇眼中,現在能夠配得上跟啟明星科技當對手的,也就是美利堅、北極熊和華夏的航天科技了。
這種情況下,可以說是隨便一家公司都是能夠接受衛星的生產成本的。
但是要說真的一點沒用,肯定也不是。
等到自己釋出的訊息傳開來了,啟明星科技那邊再發一個類似的官宣內容,就顯得進退有餘了。
比如要是上市的話,就能享受到許多無形的好處,到時候申購數量很值得期待。
120次的發射次數雖然很誇張,但是絕對沒有直接翻一番來的更加刺激人。
但是在之前,發射火箭的成本是很高的,甚至是你花錢都不一定有機會、有運力給你發射。
有些無形的東西是非常難量化的,但是影響是實實在在存在的。
其他的機構壓根就不需要特別的去關注。
“其他的機構會怎麼樣還不好說,不過美利堅那邊肯定是有不少企業不想看到我們那麼火爆的場景的。”
投資者肯定很願意花費這樣子的成本。
不少自媒體看到了啟明星科技的流量之後,不給錢也會幫忙寫各種相關的吹噓文章。
啟明星9號也好,MAX也好,本身並沒有使用特別多的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