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底,華夏開展了一個鋼鐵煤炭行業座談會。
在會上,相關部位和單位做出了深刻的反思:華夏鋼鐵市場產能過剩,但是我們依然進口了大量的特種鋼。
進口的主要品種有三類。
一是市場價格原因進口的一般品種鋼材,無太高技術含量,這個肯定不是大家關心的。
二是中外企業間合作協議形成的進口,如許多合資汽車廠指定使用外國汽車板,這部分的問題也不是那麼的大。
三是華夏依賴進口的鋼材品種,主要包括:高階特鋼、深衝鍍錫板、工具鋼、部分高階索具絲繩用鋼、部分汽車及家電用鋼等。
很顯然,第三部分是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而圓珠筆筆尖使用的特殊鋼,作為一個典型的案例在座談會上被拿出來作為反面案例給大家進行了說明。
這一下好了,相關的案例立馬就出現在了華夏網際網路上。
一些公知彷彿找到了新的宣傳熱點,開始不斷的圍繞著這個話題,在那裡說華夏的科技是怎麼怎麼的不行,國外是怎麼怎麼的厲害。
在他們看來,說華夏不行,就是自己存在的最大意義。
偏偏網際網路上還真就有一批人相信這個說法。
“華夏一直對外號稱自己是工業強國,竟然連一枚小的不能再小的圓珠筆鋼珠都造不出來。”
“全世界只有兩個國家生產圓珠筆鋼珠,一個是瑞/士,一個是東瀛。”
“雖然看起來只是個鋼珠,但表面粗糙度要求為0.4個微米,在筆頭最頂端的地方,厚度僅有0.3到0.4毫米。”
“小鋼珠的旁邊,有五條引導墨水的溝槽,加工精度都得達到千分之一毫米。”
“筆尖的開口厚度不到0.1毫米,任何一個小偏差都會影響筆頭書寫的流暢度和使用壽命,還要考慮到書寫角度和壓力。”
“如果精度不夠,那麼鋼珠和筆尖的間隙就會要麼太大要麼太小。”
“如果間隙過小,墨水便不能順滑流出;若間隙過大,則會導致漏墨。”
“總之,圓珠筆芯上的小鋼珠是一個看起來非常厲害的東西,加工精度非常高。”
“筆尖鋼的效能要求在進行如此精度的加工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時還不能開裂。”
“而這樣的東西我們確實造不出來,國產的鋼沒辦法造這種圓珠。”
“連圓珠筆尖都造不了,華夏離世界製造強國有多遠?”
……
這個事情,原本不是什麼大事。
筆尖鋼是一個很小的市場,全世界就幾家小公司在搞,他們是這個領域的隱形冠軍。
他們的創始人當初進這個領域時,競爭壓力是很小的,然後歷經半個世紀的發展,不斷的用利潤去逐步研發新技術,從而建立了一定的技術壁壘,讓一般的小企業進不來。
但這種所謂的技術壁壘,對於大企業而言根本不值一提,並不是什麼堅不可摧的技術屏障,想研發就能研發的出來。
但對大企業而言,這種小領域市場規模太小,小到無法入眼,沒必要去關注。
寶鋼的態度就是如此。
“曹總,我覺得筆尖鋼這是事情,是打響新的南山特殊鋼的一個好機會。”
“以前搞航母鋼板這些東西,不適合過度的去宣傳。”
“但是筆尖鋼就不一樣了,這是完全民用的產品,現在的熱度又被炒作的很高,甚至已經到了涉及民族榮譽的程度了。”
“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對外表示要生產筆尖鋼,完全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宣傳效果。”
網上那麼多沸沸揚揚的新聞,謝靈雲自然是已經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