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梁這一次來羊城出差,直接在南山集團待了三天。
期間他也是安排公司內部的人進一步的整理了體育用品的相關行業情況,給曹陽做了一個正式的彙報。
而南山碳纖維體育用品事業部也是正式的成立,光威集團那邊也是開始準備生產新的產品。
不過,針對如何從競爭對手那邊虎口奪食,南山集團內部也是進行了比較激烈的討論。
“曹總,從目前來看,這個不起眼的滑雪板的市場其實是非常大的,但是世界全十的品牌,全部都是歐美企業,連亞洲的都沒有一家。”
“什麼HEAD、FISCHER、K2 SPORT、VOLKT、ROSSIGNOL等品牌,國內估計沒有幾個人聽過。”
“冰雪運動在我國還是處於比較早期的發展階段,玩得起的人比較少。”
“我們國內雖然也有一些廠家生產滑雪板,但是做的往往都是比較低端的,一個就只要一兩百塊的那種。”
“但是人家高階的一個就直接可以買到一兩萬人民幣,價格差異非常的驚人。”
張雪是南山碳纖維的副總經理,如今分管體育用品事業部。
如今要開始正式的生產產品了,自然就需要考慮一下今後的銷售問題。
很顯然,像是滑雪板這種產品,初期的主要市場肯定是在國外。
並且主要是在歐洲那邊。
那就需要搞清楚對手的情況,想好如何去銷售。
要不然到時候白折騰一趟,那就尷尬了。
“捷豹路虎在歐洲那邊的知名度還是可以的,大家也認可它的豪華屬性。”
“我覺得在歐洲市場可以主打捷豹路虎品牌的滑雪板。”
“那樣子可以比較容易的開啟局面,避免無人知曉的尷尬。”
曾建英的這個提議,顯然還是有幾分道理的。
一款產品,你一上來就要搞高階,哪裡有那麼容易?
不好好的蹭熱點,等什麼呢?
當然了,哪怕就是蹭熱點,有時候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甚至哪怕是有效果,也達不到曹陽說的能夠壟斷碳纖維滑雪板市場的地步。
“我記得美利堅赫氏最開始也是有做滑雪板的,後面他們為什麼不做了呢?”
南山碳纖維要搞碳纖維產品,自然也是要看看其他的碳纖維廠家過去有沒有做過類似的事情,看看有沒有什麼經驗和教訓可以參考的。
對於這個情況,張雪顯然也是有提前做一些準備。
“曹總,赫氏在六七十年代確實是有生產碳纖維的滑雪板,並且做的還不錯。”
“那主要是為了開啟碳纖維的銷售市場,讓大家意識到碳纖維可以在體育用品上面使用。”
“甚至赫氏在其他一些民用產品上面,也是有涉及的。”
“但是後面碳纖維產品的知名度慢慢上去之後,赫氏的關注點就放在了美利堅的航空航天產品方面去了。”
“單單那些飛機、火箭、衛星等產品的碳纖維材料,就夠他們一直去專研了。”
“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傳統滑雪板巨頭也是開始從東麗等材料廠家購買碳纖維生產屬於自己的高階碳纖維滑雪板,讓赫氏的生意也沒有那麼好做,所以最終赫氏推出了碳纖維滑雪板市場。”
張雪這麼一說,坐在曹陽旁邊的米穎忍不住插了一嘴,道:“我們的情況其實跟當初美利堅赫氏的情況是比較類似的。”
“如果按照他們走過的道路去走,到時候很可能達不到曹總想要的效果。”
“我在想,有沒有可能兩個方案同時走,一方面是自己生產碳纖維滑雪板,掛著捷豹路虎和星辰汽車的牌子去銷售。”
“另外一方面是主動的去跟HEAD、FISCHER、K2 SPORT、VOLKT、ROSSIGNOL等品牌聯絡,看看他們是否願意把碳纖維滑雪板交給我們來代工。”
“伴隨著華夏加入到WTO,歐美已經有許多企業都把產品交給我們來代工生產了。”
“這樣子可以充分的降低他們的成本,提升他們的競爭力。”
“在碳纖維滑雪板方面,門檻最高的就是碳纖維材料的加工,而這恰恰是我們最擅長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