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採購的人都很清楚,這個世界上主要有兩種採購模式。
一種就是東瀛和高麗走的跟供應商共同發展的模式,甲方和乙方的關係,更多的是合作和共同發展。
哪怕是乙方落後了,甲方也會想盡辦法的帶著它一起走。
當然了,這種乙方不少都是有甲方的一些股份,或者是有其他千絲萬縷的聯絡。
另外一種模式就是歐美企業的競爭模式。
你有某方面的優勢的時候,我就把訂單給到你。
一旦有更加有優勢的廠家,那麼他們立馬就會拋棄你。
這兩種方式很難完全說哪一種更好,哪一種更不好。
只能說各有優劣,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南山碳纖維現在的產品既然已經能夠出口到美利堅,那麼這就意味著相關的制裁已經名存實亡,那麼國際市場的需求就會很快的爆發出來。”
“到時候他們的產能也許又要不夠用了,找我們購買碳纖維材料的廠家肯定也會變多。”
“看來公司也需要提前考慮一下新工廠修建的事情了。”
陳梁靠著生產釣魚竿起家,如今把光威集團是徹底的做大了。
在南山碳纖維的幫助下,光威集團具備了T300和T400碳纖維的生產能力。
而陳梁也沒有止步於此,他親自帶著研發團隊,已經快要攻克T700碳纖維的技術了。
雖然這樣子會跟南山碳纖維形成一定的競爭關係,但是大家的產品定位不一樣,其實競爭關係不是那麼的強。
就像是吉利、奇瑞也生產各種車型,星辰汽車也生產。
但是很難說它們之間有什麼競爭關係。
光威集團和南山碳纖維也是如此。
一個是做中低端產品,一個是做高階產品。
哪怕是同樣的T700碳纖維,效能也是有一定的差別的。
就像是後世的一些西藥,同樣的化學成分,進口的就要比國產的要貴不少。
並且客觀的說,有時候進口的藥的藥效也確實是要更好一點。
因為人家的藥的純淨度等各方面的的效能做的更好,最終的效果也就不一樣了。
南山碳纖維的產品,情況也是類似的。
當波音等美利堅公司都開始採購南山碳纖維的產品的時候,原本心中還有一些顧慮的其他公司,自然就更加不糾結了。
“依巴特,你確定從南山碳纖維購買T800碳纖維的價格比從美利堅赫氏那邊購買要便宜三成?”
保時捷總裁馬赫特現在的壓力也是比較大。
自從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歐洲那邊的情況其實是一直都沒有完全恢復。
所以相關的跑車等車型的銷量,增長有限。
但是公司的成本支出卻是一直都沒有怎麼下降。
為了讓財報更好看,他也是希望公司能夠在採購方面做一些成本削減。
這麼一來,採購總監依巴特的壓力就大了。
“是的,這個價格已經再三確認過,是沒有問題的。”
“並且我們跟技術部門也一起確認過南山碳纖維的材料品質,是完全符合我們的圖紙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