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王尚寧被島津家抓到日本好幾年,放歸後又被迫割讓了奄美大島在內的北方5島,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
以至於琉球王國完全淪為了薩摩藩的附庸國。
如今見到明軍打來自然是喜不自禁,他沒想到自己有生之年還能擺脫薩摩藩的控制。
大明對於琉球可謂是恩同再造,琉球的農業、造船技術全都是大明派人傳授的。
就連“尚”這個姓都是明宣宗賜給琉球王的。
當然大明並沒有強迫琉球王改姓,因為此前他們只有名沒有姓。
琉球王尚寧如今已經57歲了,在位也已經有31年之久。
不過面對天朝使者他還是親自率領琉球的官員出迎,並對李獻忠進行了“叩首禮”。
一方面尚寧是真的感激大明救自己出水火,另一方面只要自己在大明使者面前態度足夠謙恭,不但可以得到大明的保護,還可以繼續利用朝貢薅大明的羊毛。
尚寧的小算盤打的叮噹響,可惜李獻忠並不是他期待中的大明使者。
完成了對大明使者的叩拜後,他等來的並不是明使請他起身的寬慰之語,而是對方的質問。
李獻忠大聲呵斥道:“琉球王尚寧,你可知罪?”
尚寧沒想到明使會直接發難,他跪在地上戰戰兢兢的說道:“小王向來仰慕大明,不知哪裡得罪了天朝,還請天使明言?”
李獻笑著說道:“琉球作為我大明藩屬國,卻向薩摩藩年年進貢;尚寧王你更是發誓效忠於島津氏,並簽訂條約承認藩屬國的地位。”
“如此首鼠兩端的行為,你居然敢稱自己無罪?”
尚寧知道這些事情早晚會被大明知道的,於是他痛哭道:“日本早有吞併琉球之心,我琉球作為大明的藩屬,自然是誓死抵抗。可畢竟是國小民弱,小王被島津氏抓到了鹿兒島,才被迫簽署了這些條約。”
“雖有失節,可也是無可奈何,絕非有心背明,還請天使明察?”
“琉球同天朝相距千里,朝貢的使者家屬皆受到薩摩藩威脅,故而不能向天朝稟明真相,絕非有意欺瞞!”
尚寧不說朝貢還好,一說起朝貢李獻忠更加生氣。
琉球雖然表面上對大明頗為恭順,但實際上則是把大明當成“冤大頭”。
琉球透過朝貢賣給大明的胡椒等香料的價格遠比南洋等藩屬國要高的多。
李獻忠說道:“你們不向天朝稟明真相是受到了島津氏的脅迫,用廉價的香料向大明索取天價難道也是被脅迫的嗎?”
“南洋十文一斤的胡椒,真臘國、爪哇國、占城國這些南洋的藩屬國賣給大明也就3兩銀子。你琉球可倒好,居然以三十兩一斤的價格讓我大明收購,這也是被逼的嗎?”
“誠然我大明的朝貢體系是宗主國對藩屬國的一種恩賜,但也沒見哪個藩屬國敢像你琉球這樣獅子大開口的?”
“尚寧王,面對薩摩藩你也敢這樣嗎?”
“你這分明是覺得我大明軟弱可欺?”
此時尚寧已經是滿頭大汗了,面對李獻忠的質問他無言以對。
朝貢這種事情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你大明既然願意做這個“冤大頭”,我琉球自然也不會手軟。
說白了就是你大明花錢讓琉球“喊爹”,既然你這當爹的不差錢,我這做兒子的自然是獅子大開口。
不過這話他哪裡敢說?
他只能厚顏無恥的說道:“琉球朝貢給大明的價格多年來並沒有變動過,小王也只是遵循慣例而已!”
聽到這話,李獻忠也只是微微一笑。
大明的朝貢體系的確是一個笑話,最終不過是花錢養了一群“白眼狼”。
這些藩屬國一旦強大了,自然是不會感念大明的恩德,反而會惦記大明的國土。
即使像琉球這種弱小的,一旦被他國惦記上,也會成為供養他國的助力,最終反噬到大明自己頭上。
所以李獻忠是一定要徹底打破這種體系的。
他說道:“琉球王起來吧,天下哪有什麼慣例是一成不變的?”
“本伯乃是大明駐朝鮮總督,我可不是來解救你琉球的,這次只不過是來琉球做生意的。沒想到居然在你琉球境內被人給勒索打劫了,損失慘重!”
“而且你琉球的官員還幫著這些日本人一同勒索我的商隊,你說該怎麼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