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是此時歐洲最大的港口,同時也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商業之都。
銀行、債券、股票、期貨這些現代金融額產物在17世紀的荷蘭已經相當成熟了。
不過作為世界上經濟實力最強的華夏帝國,雖然起步比荷蘭人晚了不少,但是起點高。
去年為了籌集資金,華夏發行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債券,蘇伊士運河債券,光是第一期就高達2億華夏銀幣。
這個經濟體量即便是荷蘭也只能望塵莫及。
不過據說即將發行的華夏鐵路債券的集資規模將高達3億華夏銀元。
陛下要修一條從京師到伊犁,然後再從伊犁到莫斯科徹底貫穿華夏東西的鐵路。
華夏的第一條鐵路從開原到京師已經開工了。
京師的股票交易所也正式上市了,遼東銀行、東琉球公司以及馬尼拉金礦、倭國礦業、遼東軍工、江淮鹽業、江南絲綢以及遼東玻璃成為了第一批上市的8支股票。
對於這個時代的大多數人來說,股票期貨都是新鮮事物。
不過李獻忠很早就看出自己老三在金融方面的天賦了,所以經常給他偷偷開小灶,補習金融戰的常識。
至於對歐洲人的反制,東琉球公司早就開始著手準備了。
由於李獻忠的霸道貨幣政策,如今華夏銀元已經成為了世界上的通用貿易貨幣了。
即便是在荷蘭,華夏銀元也是可以使用的。
但是想要擊垮荷蘭的金融貨幣體系,光有銀元是不夠的。
因為一旦荷蘭人發現東琉球公司大規模出手干擾荷蘭的金融體系,他們很可能會禁止華夏銀元的流通。
所以他們手中必須要有大量的荷蘭盾。
目前一華夏銀元可以兌換4.3荷蘭盾,匯率變動不大。
於是李興祖決心先對匯率出手,想辦法讓荷蘭盾貶值。
只有荷蘭盾貶值了他手中的銀元才能換取更多的荷蘭盾。
荷蘭盾雖然是紙幣,但卻是採取金本位制的。
荷蘭人手中有多少黃金便對應發行多少紙幣。
這個時代不同金銀掛鉤的紙幣是沒有任何信用的,比如曾經的“大明寶鈔”。
但是東西方的金銀是有兌換差的。
在歐洲1兩黃金可以兌換15兩白銀,到了波斯地區可以兌換12兩白銀,華夏目前是兌換10兩白銀(最誇張的時候是4兩白銀)。
因為大明銀貴金賤,所以之前歐洲人經常帶著大量的白銀去大明兌換黃金。
西班牙人幾乎將墨西哥產的白銀全部搬去了大明,將白銀換成自己需要的商品或者黃金。
但是匯率是公平的,歐洲同樣出現了金貴銀賤的局面。
東琉球公司只要用大量的黃金在歐洲將其換成白銀,同樣可以賺取差價。
這些年來華夏從馬尼拉以及倭國以及印度同波斯獲取了大量的黃金。
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讓歐洲人也嚐嚐被套取匯率差的惡果。
所以東琉球公司有大量的黃金存放在阿姆斯特丹的總部,足有300萬兩之多。
此外還有更多的黃金透過商船被運到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