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得華夏寸土者,皆滅國身死!”
這簡簡單單的幾個字,讓波蘭使者嚇得瑟瑟發抖,無言以對。
最後只得黯然離場。
二皇子霸氣的回應,使得吳三桂同鄭森等人都露出了欣賞之意。
鄭森氣憤的說道:“這個瓦迪斯瓦夫四世難道是失心瘋了嗎?”
“居然用這麼拙劣的藉口向我華夏要地,把我們當成傻子不成?”
李世祖說道:“其實還真有人用這種拙劣的藉口得到了大片地盤。”
“洪武年間,朝鮮使者就謊稱朝鮮平安道、咸鏡道的大片土地為朝鮮故土,請求大明皇帝賜地。”
“其實此前中原王朝同朝鮮一直是以大同江為界的,朝鮮人謊稱的“朝鮮故地”一直是女真人的地盤。結果洪武皇帝當時為了拉攏朝鮮對付北元,也沒有詳查,居然將鴨綠江南邊的建州左衛劃給了朝鮮!”
“朝鮮也得以‘開疆拓土’,將自己同中原王朝的邊界一舉從大同江推進到了鴨綠江!”
“在朝鮮的女真人也因此遷移到了遼東,這才有了之後的建州女真之亂!”
誰能想到,搞得大明頭痛不已的建州女真,居然是源自朝鮮人的一次忽悠。
李世祖說道:“這次波蘭人前來索城,恐怕沒有這麼簡單,情報司務必儘快查清到底是怎麼回事?”
“另外通知前線進入戰備狀態,密切監視波蘭、瑞典以及奧斯曼三國的動向。”
儘管還沒有得到最準確的訊息,不過直覺告訴李世祖,波蘭人的反常舉動背後不簡單。
波蘭的首都維爾紐斯,波蘭人的議會瑟姆正在進行一項是否對華夏宣戰的表決。
瓦迪斯瓦夫四世之所以會產生這個想法是因為他覺得本次瓜分沙皇俄國,波蘭同瑞典在正面硬槓沙俄,付出的傷亡最大。
而華夏同奧斯曼人則屬於佔了他們的便宜,並沒有面對多少沙俄的主力。
尤其是華夏軍隊在聯合攻打諾夫哥羅德的時候表現的並不積極。
讓他對華夏的軍力產生了錯誤的估計,認為華夏軍隊的戰鬥意志並不強,只是他們的火槍比較利害。
當然了這些都還不至於讓他做出對華夏開戰的決定。
真正給到他信心的是來自荷蘭同英國法國的軍事援助。
華夏帝國的崛起使得這些老牌的海上強國幾乎被趕出了亞洲,只有荷蘭在荷屬東印度群島還有一地盤。
不過好在目前華夏人並沒有進一步進入非洲的想法,最關鍵的好望角仍然掌握在歐洲人手中。
這使得這些歐洲國家同華夏之間依舊維持著商貿往來,畢竟華夏的商品還是暢銷的,雖然利潤被壓縮了,但仍然有利可圖。
可如今李世祖居然佔領了莫斯科,從陸路進入了歐洲。
這引起了歐洲各國的忌憚。
於是由荷蘭同英國牽頭同法國、西班牙、葡萄牙一起組建了一個“反華夏聯盟”,以阻止他們進一步向歐洲滲透。
一方面荷蘭同英國正在抓緊建造更多的風帆戰列艦,試圖在海上擊敗華夏水師。
但他們也明白僅僅依靠兩國的力量短時間也難以抗衡華夏強大的水師,於是他們五國準備組成一支強大的歐洲聯合艦隊遠征印度。
不過相較於海上,來自陸地上的威脅更加直接。
他們擔心李世祖一旦鞏固了在東歐平原的統治後,就會像當初的蒙古人一樣,進一步攻佔歐洲的腹地。
本來一個奧斯曼帝國就已經讓歐洲人十分頭疼了,現在又來了一個華夏帝國,而且這兩個國家居然還結成了同盟。
一盤散沙的神聖羅馬帝國時刻面對著奧斯曼人的威脅,連維也納都朝不保夕,自然不可能再有能力來對付華夏帝國。
此時波蘭就變成了抵抗華夏的前沿陣地了。
於是這個“反華夏聯盟”以半賣半送的方式,向波蘭提供了5萬支最新式遂發槍,以及200多門各式火炮。
而且他們還向波蘭承諾,一旦波蘭遭到了華夏人的進攻,“反華夏聯盟”會直接出兵援助波蘭。
正是有了這些支援,波蘭人才敢向華夏索要維亞茲馬。
當然了瓦迪斯瓦夫四世這是一石二鳥。
如果華夏人能將維亞茲馬交給波蘭最好,即便是拒絕了,這也將成為他說服瑟姆透過對華夏宣戰議案的一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