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洪武十四年沐英奉命南征雲南以來,黔國公沐家就一直替大明鎮守雲南。
兩百多年的經營使得沐家幾乎成了雲南的土皇帝。
但客觀的說,若是沒有沐家的鎮守,可能雲南早就不屬於大明瞭,雲南的各族土司已經自立或者投靠緬甸了。
也正是由於沐家的存在,咄咄逼人的緬甸才未能進一步吞食大明在雲南的領土。
但此時沐天波在雲南的日子也不好過,除了曲靖、昆明、楚雄這三府基本在他的掌控下,其他地區都被各路土司給佔據了。
他只是雲南名義上的當家人。
當初李獻忠打著弘光皇帝的名義,沐天波才歸附於朝廷的。
畢竟弘光取代崇禎是老朱家自己的事情,並不會影響他繼續做“雲南王”。
但李獻忠代明可就完全不一樣了,這是改朝換代。
李獻忠在四川大搞“改土歸流”,他連土司都沒有放過,又怎麼會允許自己這個“雲南王”存在呢?
儘管迫於壓力,沐天波暫時臣服於華夏朝廷;但是他很清楚,李獻忠早晚會對自己下手的。
這也是他敢於收留楊嗣昌的原因。
沐天波不但收留了楊嗣昌,甚至還派人給貴州的李定國送去了一些糧食,同大西結成同盟。
他很清楚李定國如今是自己的擋箭牌,李獻忠沒有搞定貴州,暫時就不會對雲南下手。
當聽說李獻忠進攻安南的時候,沐天波還在暗自慶幸,畢竟安南那可不是好對付的主。
即便是李獻忠可以取勝,也必然會陷入那裡不能自拔。
這也是他敢於對緬甸用兵的底氣所在。
擊敗緬甸後,他不但能夠控制翡翠,掌握巨大的財富;還能借此機會重新在雲南的土司面前樹立起自己的威信。
只要時機成熟,他就會擁立朱慈烺為帝,恢復大明的江山!
當然了前提是楊嗣昌得打贏這一仗!
不過如今的緬甸東籲王朝已經吞併了阿瓦王朝,並且不斷攻擊位於雲南邊境撣族各部,成為了一個統一的王國。
楊嗣昌也明白本次徵緬之戰的難度,所以他們將第一個目標瞄準了位於雲南邊境的隴川宣撫司。
當初大明為了鞏固其在雲南的統治,曾派兵“三徵麓川”,於正統九年(1444),立隴川宣撫司(正四品),轄今隴川、瑞麗、遮放及高麗等地區。
隴川宣撫司就是今天雲南境內的傣族,同緬甸境內的撣族其實是同宗同源。
當時這些位於雲南同緬甸交界處的土司或者宣撫使基本都是牆頭草,風吹兩邊倒。
隴川宣撫使多安靖也不例外,他明面上聽命於沐天波,實際上一直同緬甸人勾勾搭搭。
這次華夏國內掀起了一股“翡翠熱”,多安靖更是利用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幾乎壟斷了緬甸的翡翠原石。
這相當於是斷了沐天波同其他雲南土司的財路。
王弄土司沙定洲等人力主先拿下隴川宣撫司,於是楊嗣昌也就順應了民意。
沙定洲,為王弄土司沙源之子,沙源驍勇善戰,在萬曆中後期立下了赫赫戰功,於是朝廷加官進爵,沙氏的勢力在滇東南越來越大。
沙源死後,長子沙定海繼承了父親的職位,但是沙定海懦弱無能,不久便被沙定洲驅逐,就這樣,在沙定洲的經營之下,沙氏勢力又強大起來。
本次楊嗣昌原本也就打著趁機削弱這些土司的算盤,如今沙定州等人主動請纓,他自然是求之不得。
楊嗣昌率領的聯軍主力駐紮在滇緬邊境處的鐵壁關,而沙定洲則率領3萬土司聯軍殺向多安靖的老巢勐卯。
隨行一同出征的沐天澤說道:“多安靖此前囤積出售了大批翡翠,此刻勐卯城中有不少財貨,萬一沙定洲等人拿下了勐卯,豈不是便宜了他們?”
楊嗣昌笑著說道:“事情沒有這麼簡單,多安靖一直同緬甸人勾搭在一起,本次我們大軍南下,緬甸人絕對不會坐視不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