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開局薩爾滸,翻盤難度有點大> 第一百五十九章 小小翡翠可復“三宣六慰”(求追訂月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五十九章 小小翡翠可復“三宣六慰”(求追訂月票) (2 / 4)

除了雲貴兩地沒有進行徹底清查,延用了之前的資料,華夏耕地8億畝基本還是靠譜的。

若不是小冰河的天氣導致北方的糧食大量減產,這些耕地再多養活個兩億人口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畢竟如今番薯、土豆、玉米這些高產作物已經全面推廣開了。

有了漠南的大片草場,北方地區的羊肉以及乳製品也大量投放市場。

而南方則鼓勵飼養家禽以及家豬。

現在全國的耕牛數量普遍不足,所以北方的大量草原牛正在被馴化成耕牛。

經過一到二代的繁衍後,草原牛就會逐步適應成耕牛。

這樣一來也大大提升了耕種以及開荒的效率。

另外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也是透過工部向全國大力推廣,增加了肥料的運用,開始提升糧食的產量。

安南這地方雖然沒有多少礦產,不過紅河平原卻是難得的糧食產地。

糧食的產值雖然不高,但沒有糧食華夏帝國必將停下擴張的腳步。

儘管整個安南亂成了一鍋粥,紅河以北還是在大量華夏移民的努力下,開墾出了不少良田。

這種一年三熟的高產耕地自然是多多益善。

這些土地的收成必須完全掌握在華夏朝廷手中,不然當地的土著大量繁衍,反過來會影響到華夏的統治。

考慮到安南還需要黎朝這個偽政府過渡一陣,孫傳庭向李獻忠提出了一個恢復華夏在中南半島“三宣六慰”的計劃。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為了維繫明朝在西南地區的統治,設定了南甸、幹崖二個宣撫司,麓川、六尉、緬甸、木邦、八百大甸、孟養、寮國七個宣慰使司。

到了朱棣當政期間,又增設了底兀刺、大古刺、底馬撒三個宣慰使司,這樣下來,總共兩個宣撫使司,十個宣慰使司。

後來因底兀刺、大古刺、底馬撤三個宣慰使司離明王朝太過遙遠,難以管理,就被撤銷。

宣德年間,麓川宣慰使司因為造反引發明軍征討,後被改成隴川宣撫司。

至此,明朝的三宣六慰徹底成型。

三宣六慰中的三宣指的是南甸宣撫司、幹崖宣撫司、隴川宣撫司,六慰指的是車裡宣慰司、緬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養宣慰司、寮國宣慰司,三宣六慰除了一部分位於雲南外,大部分都位於今天的緬甸、泰國、寮國等地。

三宣六慰其實就是明朝在中南半島所實行的土司羈縻統治,不管是宣慰使司還是宣撫使司都是專門用於治理少數民族的地方行政機構,宣慰使司和宣撫使司一般隸屬於兵部和戶部,宣慰使是從三品,宣撫使是從四品。

當然,和正常的承宣佈政使相比,不管是宣慰使還是宣撫使在其封地上都相當於土皇帝,擁有軍事、行政、司法、財政等所有權利,對治下百姓生殺予奪,就像是周朝的諸侯一般。

朝廷給三宣六慰的宣撫使和宣慰使頒發金字紅牌,作為朝廷信物,每當新皇登基和土司換代時,明朝中央都會重新下發新的金字紅牌,以此來強化對三宣六慰的控制,建立有效的統屬關係。

不過隨著宣宗放棄安南,明朝在中南半島的威懾力便開始下降,到了明朝嘉靖時期,三宣六慰已經不太聽從明朝中央的號令,他們開始相互兼併,期間,由於緬甸宣慰司莽升龍發動的兼併戰爭已經深入到明朝雲南境內。

雖然大明也有派兵介入,比如萬曆年間劉綎同鄧子龍就殺入了緬甸境內,大破緬軍。

不過以大明的財政狀況已經無力支撐長時間的遠征,最終只得坐看緬甸不斷做大。

到了嘉靖年間,明朝的三宣六慰只剩下“三宣”和車裡宣慰司;剩下的“五慰”,寮國宣慰司獨立,八百大甸宣慰司被暹羅國吞併,木邦宣慰司和孟養宣慰司被緬甸宣慰司佔領。

隨著緬甸東籲王朝的崛起,大明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對緬甸的控制。

孫傳廷的這個想法可謂同李獻忠不謀而合。

安南的這些暴民與其白白的被殺死,倒不如利用他們來征伐隔壁的寮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