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崧改封“小明王”,世襲罔替!
當然了,李獻忠此舉也有嘲諷當年朱元璋殺小明王韓林兒的意思!
李獻忠其實幾日前就已經到了涿州,他不進城就是為了等朱由崧這邊的結果。
一切搞定之後,李獻忠於12月初六經由廣寧門入京!
李獻忠入京後繼續住在自己的燕王府內!
12月初七,弘光帝朱由崧下旨禪讓。
然後李獻忠上表請辭!
在“三詔三辭”之後,燕王李獻忠終於接受了大明弘光帝朱由崧的禪讓。
首先進行的是禪位儀式!
十二月三十一日,燕王李獻忠跪接了弘光皇帝朱由崧的禪位詔書。
而後李獻忠冊封朱由崧為小明王,朱由崧向新帝李獻忠行“三跪九叩”之禮,領旨謝恩。
元月一日,李獻忠在皇極殿正式舉行冊封大典,接受百官的朝賀。
改國號為“華夏”,年號乾熙。
“大燕”這個國號,讓李獻忠不得不想起金庸筆下的慕容復。
最終他放棄了這個國號,既然自己要開啟華夏民族的的新紀元,那麼兩個字的國號有何不可?
他的華夏新朝就是要同別的朝代不一樣!
當初弘光皇帝繼位時,李獻忠可是搞了一堆地方宣佈歸附大明。
這次雖然倉促,不過為了表示華夏的正統性,這個戲碼還是必不可少的。
朝鮮很早前就是大明的傀儡政權了,朝鮮王金自點請求將剩餘的朝鮮五道歸入華夏。
李獻忠同意了金自點的請求,正式將整個朝鮮半島全部納入華夏的版圖。
並冊封金自典為漢城郡公,世襲罔替。
金自點獻土之功,居然都沒有封國公,也讓眾人看到了華夏爵位的含金量。
然後陝甘總督熊廷弼派八百里加急奏報,華夏軍收復了哈密衛在內的“關西七衛”。
永樂四年(1406)哈密衛設立,至正統年間首次淪陷。
此後明軍雖然收復哈密衛,但是統治並不穩固。
正德八年(1513)哈密衛再度淪陷。
嘉靖年間,由於哈密失陷,嘉峪關以西的“關西七衛”也無法控制,明朝開始退守嘉峪關,在西北邊境極為被動。
“關西七衛”收復,標誌著華夏新朝再次將自己的統治範圍擴大到了西域。
然後李獻忠追封自己的祖父李成梁為高祖武皇帝,父親李如松為德祖淳皇帝,加封自己的二叔李如柏為遼王。
冊封正妻哈齊婭為皇后,妾室海蘭珠為貴妃,布木布泰為淑妃,柳如是為德妃,蘇泰為賢妃,其餘的掛名妃子也被賜予了相應的封號。
立嫡長子李聖祖為太子!
今年為乾熙元年(1632),大赦天下!
感謝各位書友月票、推薦票、追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