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他在徐弘基身旁耳語了幾句。
徐弘基聽完之後面色沉重,猶豫了一陣說道:“此事可有把握?”
朱國弼說道:“蘇州的商人們早就準備好了,萬無一失。”
徐弘基說道:“你可別忘了,那些徽商也是支援李獻忠的,他們應當不會袖手旁觀!”
朱國弼笑著說道:“徽商的銀子確實不少,不過這次拼的是糧食,光有銀子可不行。又無需我們直接出手,只要配合他們一下就行了。”
徐弘基最後淡淡的說了一句:“事情務必做乾淨,千萬不要讓人抓到把柄!”
吳淞江,源出太湖瓜涇口,一路經過吳江、蘇州、崑山等地匯入黃埔江入海。
這裡蘇州的黃金水道,大批貨物透過吳淞江流轉到吳淞口最終運送到崇明島,賣給東琉球公司。
同時也是太湖地區一條重要的洩洪通道。
每當暴雨時節,吳淞江也承擔著將上游太湖地區多餘水量帶到東海的任務。
4月江南已經進入了雨季,接連幾天的暴雨使得蘇州周圍的太湖水系水位高漲。
而此時吳淞江的河道邊卻是人頭傳動,不少頭戴斗笠,身穿蓑衣的百姓正拿著鋤頭在附近待命。
吳江的大商人沈正宗同蘇州城最大的糧商席啟明、綢緞商劉文清等人正在焦急的眺望遠方。
終於一個衙役頂著暴雨來到了幾人面前,衙役說道:“南京方面已經同意配合我們了,丁知府讓伱們按照原計劃執行!”
席啟明興奮地說道:“沈兄事情成了,我們幹趕緊動手吧!”
隨著沈正宗的一聲令下,那些待命的百姓很快就拿起鋤頭挖開了吳淞江的河道。
原本的良田,瞬間被淹沒在一片汪洋之中。
稻田裡的秧苗被泥水沖刷,綠色田野變得一片狼藉。
不久後洪承疇就接到了蘇州知府丁允元的奏報,暴雨導致吳淞江多處決口,洪水淹沒了大片良田,不少流離失所的百姓湧入了蘇州城。
蘇州府請求開倉賑災。
原本這些並沒有引起洪承疇太大的重視,畢竟江南地區暴雨,河水衝破堤壩也是常有的事。
不過幾天后常州府境內的白茅河也決堤了。
常州也開始放糧賑災。
然後南京城內的糧食開始漲價了,從原先的6錢銀子一石,漲到了8錢銀子。
而且市井開始傳言,說遼東郡王李獻忠出征帶走了80萬石糧食,導致如今南京城內的糧食不足,加上蘇州、常州等地接連遭遇水災,今年的夏糧產量大減。
糧食要開始暴漲了,於是南京街頭紛紛出現了搶購糧食的情況。
不管家裡有糧沒糧的都開始湊熱鬧排隊搶糧食!
糧價很快就從8錢銀子一石,漲到了1兩二錢銀子!
洪承疇敏銳的察覺到了不對勁。
今年的暴雨的確會造成夏糧的減產,可是被洪水淹沒的田地並沒有這麼多,糧價飛漲肯定不正常。
再加上有流言傳出,居然把矛頭指向李獻忠出征呼叫的軍糧。
他判斷是有奸商趁機制造緊張氣氛,哄抬糧價!
若是別的地方,遭遇了大災同李獻忠的出征,的確是有可能出現糧食緊張。
可這裡是南京,整個江南的核心地帶,南京城擁有大量的貯備糧食。
洪承疇很清楚,如今南京的官倉裡足有糧食120萬石。
即便是去掉此前他下令調往蘇州同常州的20萬石糧食,也還有100萬石。
於是洪承疇決定出手干預,抑制糧價瘋漲!
他拿出了20萬石糧食在市場上售賣,並聯絡南京城裡的糧商要他們提供糧食,不得趁機哄抬糧價!
在洪承疇的干預下南京城的糧價終於開始下跌,從最高峰時的一兩五錢,下跌到了1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