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社在南直隸以及浙江等地的紛紛被取締,其主要領導人張溥、張採、吳偉業等也被抓到了南京。
當然此時南京的官員們還不能高枕無憂,他們執行李獻忠的命令只是第一步。
接下來他們還是要看李獻忠的意思。
於是過江去揚州同李獻忠談判便成為了當務之急。
最終他們決定由馮銓同錢謙益二人去揚州請李獻忠過江,並摸一摸他的底線。
揚州同南京只有一江之隔,他們在接受了遼東水師的盤查後,很快就來到了揚州城。
李獻忠在瘦西湖畔的別院接見了兩人。
馮銓是當初自己安插到江南的棋子,他本次的主要目標還是錢謙益。
錢謙益的名頭不小,東林黨魁,文壇領袖。
更是同吳偉業、龔鼎孳合稱為“江左三大家”,尤其以詩文見長。
不過在仕途上他卻是一個十足的倒黴蛋。
他是萬曆三十八年的一甲三名進士,也就是俗稱的探花。
年僅28歲就能高中探花,在科舉上也算得上十分順利了。
為啥說他是倒黴蛋呢?
因為他的狀元被人調換了。
而且進行調換的不是別人正是萬曆皇帝本人。
萬曆三十八年的狀元韓敬原本在會試時就應該落榜的,但他買通了閱卷官湯賓尹,硬是將自己的試卷變成了會試第一。
然後在殿試之中,韓敬名列第三。
但是湯賓尹牽線搭橋,讓韓敬捐獻4萬兩銀子入萬曆的內帑,供其花銷。
最終萬曆皇帝居然為了4萬兩銀子,就將韓敬同錢謙益兩人的名次調換。
這件事在三年後被人舉報,並最終查實,但是錢謙益的狀元卻永遠回不來了。
天啟元年,錢謙益擔任浙江的主考官,又因為發生科場舞弊受到牽連。
天啟四年好不容易重新出山,又因為東林黨魁的身份,遭到了魏忠賢同崔呈秀的打擊,被革職!
崇禎元年時復出擔任禮部右侍郎,本來入閣的呼聲最高,但是受到周延儒同溫體仁二人的聯手打壓,加上崇禎皇帝性格多疑,最終沒有入閣。
溫體仁成為首輔後又指使人誣告錢謙益貪贓不法,雖然有巡撫張國維、巡按路振飛上書為其鳴冤,但依舊被革職還鄉。
可以說這次出任南京禮部尚書,已經是錢謙益有史以來擔任的最高官職了。
錢謙益無論是才學名氣都比馮銓要大的多,但比他晚六年中進士的馮銓卻已經是兩次入內閣了。錢謙益的仕途則是各種不順,並且大多都與他的能力,操守無關,僅僅只是時運不濟,或者受到牽連、被人陷害。
要拿捏這樣一個人,實在是太輕鬆了,因為李獻忠知道他最渴望得到什麼。
錢謙益很快就說道:“啟稟王爺,我們已經按照您的吩咐取締了復社,並將其主要成員抓捕歸案了!”
“這是南京六部以及留守官員的聯名上書,我等願意奉弘光陛下為正朔!”
李獻忠說道:“看來南京官員的辦事效率很高,本王非常滿意!”
“不過弘光陛下原本就是正朔,本王只不過是奉萬曆爺的遺詔撥亂反正罷了!”
說實話,由於被萬曆奪走了狀元,錢謙益心中多少還是有些嫉恨的。
而且皇長子朱常洛繼位是大明祖制,即便萬曆的遺詔是真的,天下的文官也是不認的。
李獻忠不過是憑藉武力強迫他們承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