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京口炮臺的事情想必大家已經知道了,即便是南京的內城也抵擋不住遼東軍的火炮。”
“還請各位不要忽略這個現實,若是想要擋住敵軍恐怕只能依靠巷戰了!”
“巷戰?”
馮銓的話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城牆擋不住敵軍,這還守個毛線啊?
此時南京的大小勳貴們紛紛看向了魏國公徐弘基。
原本南京的權力“三駕馬車”分別是:守備太監是崔文升,南京守備是魏國公徐弘基,兵部尚書馮銓。
東林黨如今代表了江南本地士紳的利益,加之其又與復社結盟。
所以南京禮部尚書錢謙益仍然有相當的話語權。
馮銓同崔文升都是情報司的人,他們自然是主張投降的。
魏國公徐弘基的態度就比較關鍵了。
對於“弘光新政”,徐弘基本人還是相當牴觸的。
他們這些勳貴掌握著南直隸大量的土地,這些以後都要納糧了。
而且他們私自開設的鐵礦、煤礦以後也要依法納稅,最主要的是他不能吃空餉了,這可是一筆很大的損失。
但他也很清楚,以南京城目前的情況是守不住的。
因為馮銓說的5萬人是將自己麾下的2萬守備軍給算進去了,這些人裡有3成空餉以及3成老弱,真正能打的也就幾千人。
指望這些人阻擋遼東軍那無異於痴人說夢!
北京的勳貴們其實就是他們的榜樣,要想保住自己的爵位恐怕也只有放棄一些經濟利益了。
魏國公徐弘基說道:“馮本兵所言非虛,南京城抵擋住遼東軍的可能性不大。”
見到徐弘基終於表態了,崔文升同馮銓相視一笑。
馮銓繼續說道:“所謂習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如今崇禎陛下已經歸天,江北各地計程車紳藩王盡皆歸附弘光陛下。諸位有沒有想過我們以何名義抵抗遼東郡王南下的大軍?”
馮銓的話,點出了此時他們最大的軟肋,出師無名!
說到底,這不過是他們老朱家的內部鬥爭。
崇禎皇帝若在,他們還能有一個抵抗的名頭。
如今崇禎已經不在了,他們繼續頑抗可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破城之後,無論是李獻忠還是朱由崧都不會輕易放過他們。
搞不好就是一個謀逆大罪抄家滅族,這樣的後果他們承擔不起!
最終錢謙益也只得表態說道:“看來我們已經別無選擇了,只有遵從遼東郡王的命令,取締復社,抓捕張溥等人了!”
錢謙益的表態後,眾人終於達成了一致。
很明顯李獻忠是要分化他們,但此刻他們也只有犧牲復社了。
畢竟“死道友,不死貧道”。
誰叫復社的陳子龍去刺殺李獻忠?
刺殺不成,肯定是要遭到李獻忠報復的。
此刻陳子龍已經被遼東軍在松江直接抓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