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雖然在太原僥倖取得了大捷,但是宣府和大同這些九邊重鎮已經落入了李獻忠的手中。
他自然是不敢繼續逗留在太原城。
否則遼東的騎兵隨時可能南下。
原本手中有28000騎兵,楊嗣昌他們是可以利用這些騎兵一路快速南下的。
如今雖說是打敗了李自成,可他們自身的傷亡也不小。
尤其是梁廷棟手中的宣大騎兵已經所剩無幾了,如今一共也就剩下了萬餘騎兵。
僅僅跟隨一萬騎兵南下,崇禎是萬萬不敢的。
最終崇禎決定攜帶太原地區的5萬兵馬一同南下。
此時他們手中的錢糧不多,故而只得帶著太原計程車紳一起南下,畢竟這些人是目前支援崇禎的核心力量。
之前將代王留在了大同,結果他轉手就投靠了朱由崧。
所以這次崇禎也破例允許晉王朱求桂同自己一起南下。
這樣他也好名正言順的使用晉王府的錢糧。
他們已經有了一次從京師出逃的經驗了,這次楊嗣昌同溫體仁也對跟隨他們一同南下計程車紳也提出了要求,禁止攜帶無用的東西,並且自帶家丁糧食,自備車馬。
意思很明確,跟得上你們就跟,跟不上可沒人管你們。
有這些人斷後,還能遲滯下追兵的腳步。
從太原城南下,首當其衝的自然是晉商們控制的太谷、祁縣、平遙、介休這四縣。
自打崇禎元年陝北王二起義以來,這些年農民起義就沒有斷過。
晉商們之所以能將各路賊寇拒之門外,一方面自然是依靠範永鬥等人替賊寇提供物資,賊寇們不想失去了這個交易渠道。
不然他們搶來的那些字畫珠寶如何變成自己急需的武器同糧食?
但更主要的是晉商們的團練十分強悍。
不但配有鎧甲,還有火銃,而且糧餉充足。
加上這些人又有守衛鄉土的情節,戰鬥意志十分堅定,攻打這些縣城,賊寇壓根就佔不到便宜!
如今這些縣城其實是屬於獨立狀態,他們既不投靠李自成的大順,也不鳥崇禎!
原本歷史上這些晉商是靠著同後金的走私發家的。
李獻忠在遼東崛起後,以範永鬥為首的晉商集團實際上是替李獻忠在關內銷贓。
先是偷偷將遼東的生產的軍備或者其他商品銷往關內各地,然後又同賊寇進行貿易。
晉商們對李獻忠的那個遼東銀行十分讚賞,要是遼東銀行能夠在大明各地都設立網點,那麼他們這些商人經商的效率將大大提高,而風險和成本卻大大降低了。
而且如今賊寇四起,銀子放在自己的地窖裡實在是不安全。
放在遼東銀行不但安全,每年還有5%的利息。
以範永鬥為首的晉商目前在遼東銀行足足有1500萬兩銀子的存款。
很顯然他們已經徹底倒向了弘光政權。
雖然在海外貿易這塊,晉商由於地緣的劣勢,比不上遼東同江南的商人。
在兩淮的鹽務上,他們又被新晉崛起的徽商給壓了一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