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萊地區位於山東半島的東端,三面環海,越往東邊越狹窄,並沒有多少戰略縱深。
在兵力足夠的情況下,遼東軍肯定是堅守萊州,因為一旦退入登州就再無迴旋餘地了。
除了北邊的濰縣屬於突出部,作為準備隨時放棄的據點。
其他據點李獻忠不準備放棄。
他令盧象升堅守北線的昌邑,毛文龍堅守南線的高密同膠州。
利用這3個據點組成了第一道防線。
他相信以明軍的戰力是無法從正面突破這裡的,一旦洪承疇麾下精銳的羽林營損失慘重,大明將無力再戰。
到時候是否趁機奪取青州甚至是整個山東就看自己的心情了,沒準可以讓還能讓鄭芝龍出面羞辱下崇禎。
他挺期待看到崇禎暴跳如雷的樣子。
除了在每座城池都佈置了數千精銳部隊外,第一道防線的背後還有上萬騎兵負責巡邏待命。
一旦那裡被明軍偷渡了,騎兵負責迅速消滅滲透進來的小股敵人。
所以毛文龍才放棄了膠州防線以外的靈山衛。
不過他確實是大意了,登萊地區駐有強大的遼東水師,他確實沒有想到明軍會冒著被水師炮擊的風險,從靈山衛渡海。
就連遼東水師自己也是將主力放在了北部的登州和萊州沿海,南部海域只留了幾條小船進行巡航!
洪承疇並沒有從沿海直接徵集船隻,所以白天躲過了遼東水師的巡邏船。
他讓士兵配合工匠在樹林中製作渡海的小舟,畢竟靈山衛同浮山衛位於海灣出口的兩邊,只相隔了幾海里,普通的小舟能渡人和戰馬就可以了。
透過了幾天的觀察,他們也掌握了遼東水師巡邏的路線和時間,敵人夜間是沒有巡邏船的。
所以他決定利用夜色偷渡,一舉拿下浮山衛。
浮山衛所在的位置就是今天的青島市區,不過在明代青島只是一個衛所,其優越的港口並沒有被開發。
在毛文龍的眼裡,這個地方並不起眼,這裡僅僅只是駐紮了300人。
雖然兵力不多,不過洪承疇也不敢掉以輕心,如果這些人招來了賊寇的水師,那麼他們渡海的大軍可就要遭受滅頂之災了。
8月初一這天恰好月黑風高,還帶著一點小雨。
從渡海的角度來看,這不是一個好天氣,他們的船小,風大浪急的話還是有沉沒的風險的。
但是從偷襲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這種天氣巡邏船是鐵定不可能出現,就連巡邏的兵士都會比平常少很多。
很快羽林營計程車兵們就扛著數百艘小船來到了岸邊。
儘管只有數里的距離,不過深夜渡海還是有一定風險的,他們這種小舢板,只能搞搞近距離的偷渡,要真漂到了外海上,沉沒只是早晚的事情。
所以洪承疇他們走的並不是直線,還是略微向海灣內傾斜一些,這樣雖然稍微增加了一點距離,但是基本可以確保不會偏到外海去。
賀人龍畢竟此前有過偷渡黃河的經驗,於是他身先士卒,親自帶領先鋒部隊登陸,很快200艘小船就載著近三千名羽林衛,向著浮山衛進發。
他們的運氣不錯,船隻直接順著潮汐駛向對岸進發。
浮山衛雖然安排了巡邏的軍士,不過今天月黑風高,加之又下雨,他們減少了外出巡邏的次數,更多的是呆在海邊的戍堡內避雨。
遼東水師完全掌握了制海權,他們壓根就沒有想過敵人會偷渡。
加上今夜沒有月光,能見度很低,以及巨大的風浪聲使得他們並沒有能夠提前發現偷渡的羽林營。
當士兵看到眾多船隻靠近海岸的時候,賀人龍已經率人跳到了海中。
“砰、砰、砰”
很快岸上的守軍就向登案的敵人進行了射擊。
這種能見度,火銃自然是很難擊中目標的,但是射擊造成的響聲,在黑夜裡顯得格外刺耳。
很快駐守靈山衛的遼東將士就被這連續的火銃聲給驚醒了。
連續不斷的射擊聲,只能說明有敵襲,所有人幾乎是第一時間就就穿上甲冑,拿起武器衝向岸邊。
當他們趕到的時候,負責巡邏計程車兵已經陣亡了,無數明軍正向他們的營地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