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汗的都城察漢浩特城位於阿巴嘎罕山南麓,高聳的山脈阻擋了北方寒流的南下,使得氣候冬暖夏涼,其環境十分適合人類居住。
東側一道自然形成的山谷橫穿大興安嶺,形成了蒙古高原通往松遼平原的天然通道,是一處交通咽喉和戰略要地。
其境內河流縱橫,草場肥沃,同時也是一片難得的牧場。
察漢浩特在蒙古語中是“白城”的意思。
它利用棋盤山作為天然屏障,在兩座山峰之間的山坳處採用夯土築城牆,中心闢有寬10米的白城南門。
城池為正方形,週四裡。四面各開一門,外築甕城,四隅設角臺。
南北兩城之外還築有馬面牆。
茅元儀說道:“這裡應該就是遼代的上京臨潢府遺址,位置的確是得天獨厚,不過城池卻有些小家子氣了!”
“如今城內的兵力不足,兩側的山坡根本就沒有多少守軍,我們只要佔領了兩側的棋盤山,然後居高臨下炮轟城池,這裡彈指可破!”
李獻忠說道:“將來兩側的山坡上還得修築一個堡壘群,這樣才能更有效的護衛城池。”
隨著一聲令下,遼東軍攜帶的6磅佛郎機野戰炮開始向著兩側的山坡射擊。
此時山上只有數百守軍和一些用夯土修築的低矮戍堡。
炮聲過後,數千身穿藍色鎧甲的“皇協軍”很快就攻了上去。
山上不過是一群老弱,不到一炷香的功夫,阿濟格就屁顛屁顛地跑了過來說道:“啟稟遼國公,我皇協軍已經佔領了山上的戍堡,並抓獲了兩百多俘虜,這些人該如何處置?”
李獻忠說道:“全部押到南門外斬首,並告訴城中的守將,本公給他們半個時辰的時間考慮。時辰一過,如果他們不開城投降,那麼察漢浩特城將會雞犬不留!”
這是蒙古人慣用的招數,不得不說還是相當有用的。
此時林丹汗不在,城中只剩下兩千多人馬,根本就抵擋不住城外的大軍。
最終林丹汗的第一大妃娜木鐘決定開城投降。
林丹汗畢竟是黃金家族的直系後裔,北元汗位的繼承人,雖然幾年前被李獻忠敲詐過一筆。
不過察漢浩特城中的財寶還是不少,有大量的金器珠寶,據粗略的統計價值白銀80多萬兩。
若是在幾年前,這的確是一大筆財富。
不過現在遼東一年的開銷都超過了500萬兩,這些銀子也就是聊勝於無。
很快大妃娜木鐘便獻出了林丹汗私藏的北元玉璽。
看著眼前這塊羊脂白玉做成的玉璽,李獻忠很是興奮,儘管知道這是冒牌的。
他還是在沐浴焚香後,當著眾人的面正式接受了這方玉璽。
不過當他拿起玉璽仔細端詳的時候卻發現,上面刻的字並不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而是“制誥之寶”。
這次他特地將茅元儀帶在身旁就是為了避免這種尷尬,畢竟自己只是前世只是一個鍵盤俠,還真鑑賞不來這些東西。
茅元儀不愧是能編出《武備志》的大家,他很快就說道:“根據這方璽的材質以及內容來看,應該是當初漢元帝命昭君出塞時送給匈奴單于的那方用羊脂玉雕刻的玉璽。”
娜木鐘說道:“此玉璽是當初元順帝帶到大漠的,乃是大元的傳國玉璽。”
從茅元儀那猶豫的眼神之中,李獻忠就知道這方古璽雖然來頭不小,但恐怕並非是元朝的傳國玉璽。
不過這並不重要,只要這些蒙古首領認為它是就行了。
自己從北元直系大汗手中繳獲了大元的傳國玉璽足夠有說服力了。
連林丹汗這個成吉思汗的直系後裔都沒人認,何況這麼個玉璽?
李獻忠得到它不過是多了一個吞併林丹汗部眾,佔據漠南的藉口罷了。
說穿了這些蒙古人害怕的是他的遼東鐵騎,而並非是這個所謂的玉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