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遼東三司的設立,各衙門有不少官吏空缺。
天啟五年遼東的縣試、鄉試選拔出來的秀才同舉人幾乎是直接得到官位,這可比他們參加會試、殿試考中進士補官要快的多。
說實話科舉場基本是南方人的天下,這些人自己肚子裡有多少墨水,心中有數。
如果不是走遼東科舉這條捷徑,他們想要做官的難度還是很大的。
尤其是那些秀才雖說大多是八九品的小官,但遼東官員的待遇可比大明官員高的多,所以吸引力還是很大的。
尤其是那個獎金制度,乾的好的獎金可是比年俸還要高。
雖說對於士紳納糧這件事情他們心裡也有想法,不過如今連遼國公自己的田莊都上繳田稅了,就他們家裡這點薄田也沒啥好抱怨的。
遼東其實沒有多少大地主,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是李獻忠自己,然後是衛所下屬的官田,如今官田也是要納稅的。
剩下的大多是各地的官僚以及他們的親屬,這幫人如今都是遼東體系的既得利益者,不會為了這點田稅就同李獻忠翻臉。
想翻臉或者企圖翻臉的那肯定是直接去閻王爺那裡報到了。
也正是由於這個特殊性,所以遼東很輕鬆地就完成了所有土地的徵稅。
這在大明是絕無僅有的!
得益於李獻忠不斷的發展商業,其實遼東的官員很清楚,如今商業才是當地發展的主要方向。
隨著遼東人口的不斷增加,種地肯定不能滿足所有人的就業。
儘管一直在大力開發新的土地,但目前遼東一共還不到600萬畝田地,卻有358萬人口和12萬朝鮮勞工。
如果不是番薯土豆這些高產作物,再加上臺灣同江南的糧食源源不斷的運往遼東,根本就養不活這些人。
遼東的產業基本還是官府主導。
平虜堡的百姓現在大多數都成了遼東最早的工人。
原本的作坊都被李獻忠整合成了工廠隸屬於遼東布政使司。
軍工產業肯定是不可能讓民間資本進入的。
位於平虜堡的遼東兵工廠,是目前遼東最大的工廠。
下設火銃廠、火炮廠、兵器盔甲廠、棉服廠、鋼鐵廠、彈藥廠、以及一個研究院。
此外還有專屬的鐵礦同煤礦,遼東兵工廠下屬的工匠、礦工研發人員有5萬多人。
遼東兵工廠同營口造船廠,旅順造船廠一樣隸屬於遼東布政使司下面的軍工司。
當然還有一些民用的工廠,比如水泥廠、磚廠、陶瓷廠、玻璃廠、銅製品廠、羊毛製品廠、煤球廠、畜牧場等也是隸屬於遼東布政使司下面的產業司。
這些工廠也招聘了許多人。
另外商人梁三掌管遼東貿易司,負責將產業司以及軍工司下屬的產品銷售到其他地區。
當然海外地區的商貿還是交給東流球公司的,貿易司只負責將遼東的產品銷售到大明關內以及蒙古草原同朝鮮地區。
大量商人的湧入使得開原,遼陽這些大城市多了許多客棧、青樓、酒肆以及商鋪,貨行。從而這些產業也需要招聘大量的夥計從事服務行業。
大量商品的流動,也需要僱傭許多人力進行運輸服務。
如今的遼東除了第一產業的農業外,第二產業的工業也在逐步形成中,第三產業的服務業更是蓬勃的發展。
遼東成為藩鎮後,財政壓力一下子大了許多。
所以李獻忠同葡萄牙、荷蘭、西班牙籤訂了貿易協定,允許他們到遼東進行貿易。
李獻忠給了他們十稅徵二的關稅。
遼東生產的瓷器,羊毛地毯,玻璃以及銅製品受到了他們的青睞。
尤其是遼東的玻璃無論是透明度還是大小都遠遠超過了同時期義大利人的玻璃製品,使他們看到了巨大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