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開局薩爾滸,翻盤難度有點大> 第九十六章 明軍血戰澎湖,荷蘭盤踞臺灣(求追訂月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六章 明軍血戰澎湖,荷蘭盤踞臺灣(求追訂月票) (1 / 5)

對於遼東來說最大的隱患就是糧食,萬曆四十八年開始遼東不是乾旱就是嚴寒,使得冬小麥徹底無法種植了。

原本的話如果錯過了夏小麥(4月上旬播種,9月下旬收穫)或者粟米的種植,百姓還能補種一輪冬小麥(10月上旬播種,次年5月底收穫)。

如今的天氣冬小麥或者粟米已經完全無法生長,基本10月下旬到第二年的三月上旬這漫長的5個多月無法種植任何莊稼。

好在番薯和土豆的生長週期只需要100天(土豆更短一些),比小麥和粟米要短上不少。

所以目前從三月下旬到10月上旬這段時間勉強還能保持2季番薯和土豆的收穫。

但是夏小麥或者粟米就只能收穫一季,而且畝產只有1石左右。

儘管在宋應星的指導下,開原地區的百姓利用收集牧場牛羊馬糞便以及熬煮動物骨頭湯(原始的鉀肥)進行澆灌可以保證土地連續耕種,不需要再拋荒養地了。

但是畝產還是難以有大的提升,也就只有少量肥沃土地可以達到1石3鬥。

但是為了保證軍糧的長期儲存,遼東地區還是有半數的土地種的是小麥同粟米。

土豆同番薯最多儲存幾個月的時間,儘管遼東地區製作了紅薯幹以及粉條這些延長了儲存時間,但是這類東西無法長期作為主食。

朝鮮北部的氣候條件比遼東好不到哪裡去。

琉球雖然氣候不錯,不過受制於本身的地域狹小,加上琉球需要種植甘蔗確保白糖的民用以及軍需,那裡生產的糧食也只是略有盈餘,解決不了遼東的糧食問題。

所以如今每年李獻忠都要從江南採購大量的稻米以充實自己的糧食貯備。

也正是為了徹底解決糧食的問題,從天啟二年六月佔領了赫圖阿拉後,李獻忠就命令孫傳庭開發臺灣。

八月孫傳庭便率領兩千平虜衛前往臺灣北部的基隆港。

基隆港三面環山,是一個難得的深水良港。

而且這裡距離琉球不遠,可以作為東琉球公司的據點。

不過讓孫傳庭感到意外的是這裡已經有主人了。

大明禁海後,大量商人依然在走私,不過這些人無法回到大明,所以最終淪為海盜,在海外尋找落腳點。

此時沒有被大明同西洋人控制的臺灣便成為了他們落腳的最佳的選擇。

所以以李旦為首的海盜們便佔據了基隆港。

這裡不但有一個碼頭,他們還在基隆的周邊開發了一些良田,用來補給糧食。

這些海盜既要在海上躲避荷蘭人的打劫,又要在臺灣抵禦當地土著的侵襲,自然不是啥良善之輩。

他們不但擁有戰船,還擁有數百人的海盜武裝,甚至還在基隆港裝了幾門佛郎機火炮。

不過這次孫傳庭率領的艦隊規模不小。

尤其是2艘排水量800噸的輕型蓋倫帆船,裝有88門12磅紅夷大炮。

而海盜們最大的戰船不過是加裝了三角帆的福船,排水量不過是200多噸。

一經交手就被東琉球公司的艦隊堵在了基隆港內,很快就被擊沉了。

而平虜衛在登陸後更是短時間就擊潰了海盜的主力。

雖然少量海盜躲進了遠離岸邊的森林裡。

不過那裡的環境他們根本無法長期生存,而且他們當地的土著還有仇怨,堅持了將近一個月後這些海盜頭目最終向孫傳庭投降了。

看這些平虜衛的裝扮是正宗的大明官軍,他們還以為是明廷派人來抓捕自己,所以才拼死抵抗。

一打聽原來是東琉球公司的人,他們也就投降了。

畢竟李獻忠還是大明的遼國公,不可能打著自己旗號到處佔地盤,所以孫傳庭也就用上了東琉球公司的旗號。

而李旦也是著名的福建海商代表,擁有一支自己的武裝船隊,主要跑馬尼拉同日本的航線。

雙方雖然都跑日本航線,不過沖突並不是太大,李旦同幕府的關係十分過硬,據說他曾經資助過德川幕府,所以他走的幕府的官方貿易。

鄭芝龍的東琉球公司雖然也同幕府控制下的長崎有貿易,不過李獻忠出於扶持反幕勢力的考慮,更多的是同薩摩藩的島津家進行私下貿易。

雖然對於東琉球公司強佔基隆港這件事情李旦非常不滿,而且李旦手裡也是有幾艘西班牙蓋倫戰船的,不過面對800噸的輕型蓋倫帆船他明顯慫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