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爆發的武裝抗稅規模空前,不僅驚動了魏忠賢,更是驚動了天啟帝朱由校。
無他,實在是蘇松兩府稅賦對於大明太過重要了。
蘇州連同與其接壤的松江、常州、嘉興、湖州五府的賦稅幾乎佔到了大明賦稅的3成。
要是這塊地方亂了,恐怕整個大明也就徹底亂了。
目前雖說遼東的戰事有所停歇,可是天下的災荒並沒有停止的跡象。
陝西連續兩年大旱,原先的糧食產地關中平原,如今不得不依靠朝廷的救濟才能過活。
河內山東等地依舊需要朝廷的救濟。
而滸墅關被焚燬更是直接造成了大運河杭州至蘇州段的停擺。
江南的錢糧若是不能及時透過運河轉運到北方,整個北方都會面臨糧食危機。
如今東林黨人已經被徹底趕出了朝堂,“九千歲”魏忠賢自然要當起這個家。
對於如何處理這次閹黨內部也有著較大的分歧。
除了司禮監以及內廷的心腹太監,“九千歲”魏忠賢如今的兩大心腹是吏部尚書馮銓同左督御史崔呈秀。
二人聯手利用今年的“京察”將東林黨人逐出了朝堂。
不過也因此結下了樑子。
原本內閣首輔出缺,身為內閣成員的馮銓很有希望出任內閣首輔。
卻不料崔呈秀暗中使壞,以馮銓過於年輕難以服眾為由,將投靠魏忠賢的另一位閣臣顧秉謙推上了首輔之位。
雖說入仕已經將近十年了,不過馮銓至今也不才28歲。
馮銓的人生對於許多人來說無疑是一個開掛的人生。
18歲高中進士,19歲成為翰林庶吉士,不但長相俊美,還寫得一手好字。
小馮翰林的簪花小楷名氣很大。
不過當時翰林院多是南方人把控,他一個北方才子在翰林院遭到了諸多東林黨人的欺凌。
去年馮銓奮力一搏,投靠了魏忠賢不但成為了吏部尚書,還成為了閣臣。
不過馮銓在朝中並沒有多少自己的勢力,只有錦衣衛指揮使田爾耕同馮銓交好。
這個年紀對於馮銓來說的確是有點吃虧,再加上此前他遭到過東林大佬繆昌期等人的凌辱,一時間馮銓以男色伺人上位的傳言在京中流傳開來。
不但有傳言說馮銓同田爾耕二人同床共枕,甚至還有傳言說馮銓是以男色誘惑魏忠賢上位的。
這樣的風評之下,馮銓自然是無法競爭首輔之位的。
透過田爾耕的調查,背後的推手正是崔呈秀。
天啟元年崔呈秀擔任淮揚巡撫之時,一年上繳鹽稅高達250萬兩白銀,創下了大明有史以來的記錄,深得魏忠賢的信任。
其又比馮銓善於處理人脈,魏忠賢的侄子魏良卿,以及如今的首輔顧秉謙都與其交好。
儘管知道崔呈秀在暗中給自己下黑手,馮銓也只能暫時隱忍。
對於江南的抗稅事件二人產生了巨大的分歧。
作為北方人,馮銓向來對這些南方人沒有好感,他主張快刀斬亂麻,對於這些武裝暴動應該第一時間鎮壓。
以免繼續擴大,波及到更多地區。
另外可以藉著這個機會除掉一些江南的東林黨人。
崔呈秀畢竟擔任過淮揚巡撫,知道這些南方商人的力量。
他當初之所以能夠收到這麼多鹽稅,主要是同揚州的鹽商達成了協議,他將兩淮的鹽引全部給了逐漸興起的徽商,使得他們壟斷了兩淮的鹽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