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遼國公李獻忠奏請復設努爾幹都司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只是李獻忠取悅陛下的一種手段。
光一個遼東就讓大明一年賠上了數百萬兩銀子,更何況是北邊的這些不毛之地。
但很快朝臣們就發現遼國公還真不是開玩笑的。
年初的時候,李獻忠重新設立了“女真三衛”。
即葉赫左衛、葉赫右衛同建州左衛。
這可不是簡單的三個衛所。
其中葉赫兩衛幾乎是包含了之前整個海西女真所佔據的廣闊地區,其疆域面積幾乎比整個遼東都要大。
衛所的都指揮使依然冊封的是土官,但李獻忠卻派遣了幾個大明官員進駐那裡,算是確認了中央的管轄。
雖然這些地區還是葉赫部的自治,葉赫部派人獻上了人參、毛皮、東珠等物,東西雖然不多,但這並不是作為藩屬的朝貢,而是作為葉赫左右衛的“稅貢”。
“稅貢”也是李獻忠創造出來的,即每年以納稅的形式向大明獻貢,而大明不需要回賞,這是一種單方面的義務。
也就是說此前大明那種賠本的“朝貢”貿易被李獻忠給取締了。
這種“稅貢”說穿了就是小弟向大哥上繳的“保護費”。
儘管禮部以違法祖製為由提出反對。
但是戶部卻強烈支援,這樣一來不但可以減少每年不必要的封賞還能增加戶部的收入。
當然相對於葉赫左右衛,爭議最大的當屬建州左衛。
因為李獻忠設立的建州左衛直接包含了朝鮮兩道。
將屬國朝鮮的國土劃歸到大明的建州左衛之中,這無異於是讓朝鮮直接割地。
以孫如遊為首的禮部官員認為,大明做為宗主國不應該強行奪取藩屬國的領土。
禮部更是送上了朝鮮使者遞交的國書。
抗議大明將朝鮮故土劃歸建州左衛,並要求大明天啟皇帝主持公道,將兩道之地歸還朝鮮。
朱由校從來就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教育,他也就是勉強知道朝鮮在遼東的東邊。
於是問道:“這兩道之地是否一直屬於朝鮮?”
大學士韓爌說道:“洪武及永樂年間,朝鮮使臣曾向先帝求地,最終先帝考慮到兩道一直是朝鮮故土,所以將其賜給了朝鮮。此地只當是朝鮮故土!”
兵部尚書熊廷弼早有準備,他說道:“韓閣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這兩地並非是朝鮮固土,乃是當年朝鮮使者有意欺瞞先帝。當時我大明的精力主要在對付北元,故而先帝才將建州左衛北撤。”
很快他就叫人將一個木架子抬了過來。
熊廷弼指著架子上的一張地圖說道:“早在漢代,孝武皇帝劉徹佔領這裡後就在遼東以及朝鮮地區設立了‘漢四郡’,從此之後此地便是我中原王朝掌控。”
“之後高句麗崛起,佔據了此地。唐高宗年間,大唐同新羅共同消滅了高句麗。儘管此後新羅一直蠶食大唐在朝鮮的領土,但是也僅僅只是推進到了大同江。”
“之後無論是遼金蒙元時期,這裡一直為我中原王朝所佔據,王氏高麗取代新羅後也僅僅是趁著金同蒙古交替的真空期短暫控制過這一地區,一共也就不到2年的時間,就被這裡的女真部族趕走了。”
“所謂這裡是朝鮮故地,純粹是胡說八道。乃是當初朝鮮使者有意欺瞞先帝!”
聽到這裡朱由校大怒道:“這朝鮮小邦表面對我大明恭順,實則是包藏禍心!”
韓爌說道:“雖說當年朝鮮使者對先帝有不實之言,可畢竟先帝已經將這裡賜給了朝鮮,如今我大明出爾反爾,有失天朝上國的威信!”
熊廷弼拿著一份協議說道:“這是遼國公剛派人送來的協議。朝鮮早就揹著大明偷偷暗中勾結建虜,並將兩道之地割讓給了建虜。”
“如今我大明將建虜之地劃歸建州左衛同朝鮮有啥關係?”
熊廷弼之言一出,韓爌等人自知理虧,也就徹底閉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