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這一驚非同小可,趕緊更衣戴甲,登上城樓向下看去,只見東西南北四門密密麻麻的都是人頭,不禁吃驚得呆住了。
不長的時間,郭子儀、李光弼、高仙芝這些大將,都到了李隆基的身邊,一齊望著他,等待號令。
李隆基當即下令大軍緊守城池,尤其是角樓與女牆邊上,更是刻意的加強防守。
李隆基的命令剛完,郭子儀首先進言:“陛下,微臣以為,兵臨城下而不戰,乃是示弱於敵人,若是陛下信得過,微臣願意帶兵先出北門抵擋唐朝,替陛下雪恥!”
李隆基大喜。他其實是早就想戰的,只是擔心徐州軍心不齊,人人畏懼叛逆,他之所以下令嚴守,就是擔心被攻破城門。
“好!愛卿有膽有識,替君國分憂,是社稷之臣,朕特許你穿此甲出兵迎敵唐朝。”
說完,郭子儀脫下身上的護身黃金瑣子甲,親自批在郭子儀的身上。
郭子儀跪下謝恩,深受振奮。
這段時間之中,郭子儀多歷大戰,自覺武功已經有了長進,即使再遇上唐朝,也大有可能可以戰勝他,因此自動請纓。
和以往一樣,郭子儀都是第一個請戰的人。
也正是在他的帶動下,李亨手下的一些部隊才漸漸的變成精兵。
“陛下,老臣為君王出力,不敢後人,我願出南門應敵安祿山。”
李隆基的心中更是狂喜,知道這老傢伙終於是坐不住了,現在出來請戰,大致是想要得到自己的原諒。他當然知道上次叫他去和哥舒瀚夾擊史思明的時候,這老傢伙是耍了滑頭的,這導致自己唐朝最精銳的十萬精兵,白白的投降了安祿山,這實在是大錯。
可是李隆基在現在這樣的節骨眼上,自然也不會去提這些舊事,滿臉堆歡:“高將軍願出馬,乃朕極端高興之事,準你所請!”
當下郭子儀和高仙芝立即離去,各自帶領本部十萬精兵出城應敵。
這樣一來,李隆基的信心爆增,命令魚朝恩、王思禮、卜固懷恩三員大將再帶領三十萬軍隊支援郭子儀,務必要抵擋住唐朝的衝擊。他則手提倚天劍,帶領宣贊王子、楊玄林、以及十萬精兵出城助高仙芝,命令城上大軍堅守城池,尤其是抵擋住東西兩面的攻擊。
牛僧孺作為舊唐的右臣相,被李隆基委以重任,受命代替他緊守東西兩門,防備安守忠和李歸仁的進攻。
……
隆多有些興奮,迎面城門大開,一彪人馬射出,正是郭子儀的大軍到了。
雙方在護城河邊二百步的距離內停下了腳步,弓箭射住陣腳。
隆多要爭功,騎青蔥馬衝出,直接對上奔行而來的郭璦。
郭璦因為是李亨郡馬的關係,生怕受到連累,因此急於立功以表明自己對李隆基的忠心,一馬當先,鐵槍揮舞,和隆多戰在一起。
好一場大殺。
隆多勝在力大招沉,銅錘擊出的時候呼呼風響;但是郭璦並不和他拼力氣,鐵槍槍法使開,磕、打、搠、撥、鐃等等招數用上,往往在間不容髮的瞬間使出殺招,逼得隆多也不敢過分逞強。
兩將這一場好殺。唐朝此時出馬來到陣前,和迎面而來的郭子儀微微的抱拳:“郭將軍,我們又見面了?”
郭子儀見郭璦沒什麼問題,也不願在三軍失了禮數:“唐朝將軍,我們是又見面了。”
“大膽!”無數的聲音在郭子儀的耳邊響起,卻是唐朝背後將領的呵斥。郭子儀這樣說話,不稱唐朝為新唐皇帝,乃是大大的侮辱。
郭子儀冷笑一聲:“唐朝。你本就是唐朝的叛逆之臣,我稱你為將軍,已經是高看了你,難道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