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這些,他就接引班林、辛白江等上了城牆。
唐朝兵威大震,數百名勇士當先上了城牆,向李隆基和吐蕃的軍隊衝殺了過去。
宣贊王子在無數親信的扶持之下,讓開條路,放唐朝的部隊登城。
吐蕃所有的騎兵,都唯宣贊王子馬首是瞻,見他居然並不下令進攻,都乖乖的不動,在他的身體周圍結成陣勢。
“王子,我們該怎麼辦?”他手下的書記官十分焦急的問。
“給我殺,殺出去!”
宣贊王子口中再次的噴出大口鮮血,大劍高舉,如一個天神一般,向全體吐蕃騎兵下達了進攻的號令。
此時的他,一馬當先,衝下城樓,帶領吐蕃的四萬騎兵,開啟城門,向西逃竄而去。
唐朝下令放開條路,讓宣贊王子帶領他麾下的騎兵呼嘯而去,並沒有攔阻。
唐朝的大軍源源不斷的湧入劍門關,反將李隆基包圍。
以李隆基區區五六萬人的不整之兵,根本抵擋不住唐朝的大軍,半個時辰之中,已經死傷近萬人。
牛僧孺早看出形勢不利,拉起李隆基,在數百護身御林軍的保護之下,殺出條路,向西逃竄。
唐朝下令士兵佔領劍閣,卻並不追擊。
這一仗,終於將李隆基在西南的勢力連根拔起。
此時的狼正軒,守在棧道之上,剛好堵住了宣贊王子和李隆基的退路。
這一切部署,都在唐朝的算計之中。
不然,以他的兵力,肯定不容李隆基等逃跑。
宣贊王子見到狼正軒的阻截,知道死戰的話難免被唐朝內外夾擊,最後全軍覆沒,只得棄馬步行,這才保全了四萬人的部隊。
不過四萬匹吐蕃的好馬,卻全部被狼正軒所得。
李隆基手下計程車兵,大部分逃散,只有三千人跟隨他,本身沒有什麼馬匹,翻山越嶺,終於逃脫,向西前往河北靈武,投靠太子李亨。
唐朝待大軍收拾了戰場,這才在舍瓦等人的擁衛之下,登上這巍峨的雄關,不由得吟唱起了李白的《蜀道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嘿嘿,但也要看是什麼人攻,是什麼人守。”
心中欣喜無限。
這是李隆基在西南最後的一塊根據地,一旦失守,西南就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關中也有了穩固的防守。
當年漢高祖劉邦曾經就是漢王,佔領巴蜀之地,結果反被他殺了項羽,得了天下,劍門關也在當時聲震天下。
“陛下,您明明可以殺了宣贊王子,卻為什麼還要放他?”
這一次,連舍瓦都感覺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