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誠之道,可以前知。
這要算是最高的境界,但是能在閉目的情況下感受到周圍一切的微妙變化,也是化境高手到了極深境界的表現。
唐朝端坐於龍椅之上,尤其是感受到一種興奮、熾熱的激情盪滌著他的心胸。
這是一種美妙的感覺。
他首先感受到的是靠得自己最近的大臣。
“朕封你為護國**王,統領天下教門。”
本來以唐朝的意思,是要他當天下兵馬大元帥,節制天下兵馬,但無奈的是舍瓦這樣的化境高手,根本不受他的控制,只願意接受護國法王之職,也只得由他。
唐朝在命令杜甫宣讀這則詔書的時候,可以感受到舍瓦的心情古井不波,一種敝袍榮華,浮萍生死的氣概,油然而生於心間。
看來,自謝小意死之後,義父的心已經徹底的死啦,他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幫助謝小意完成心願,殺了害得他終生痛苦的李隆基,幫助唐朝重建唐政權,之後就去過他那種無拘無束的日子。
也許,他這樣的人,本就適合這樣的**王之職,而不能再像他在彝族的時候那樣事必恭親。
“李白聽封,朕封你為我新唐朝臣相,總領天下政務,替朕分憂。”
聖旨一下,李白的淚水狂暴的湧出,打溼了蟒袍,身體上都有一種顫抖的感覺,匍匐跪下,謝恩。
“謝皇上隆恩!臣定當結草銜環、肝腦塗地,以報答陛下的知遇之恩,啊哈,一朝得遂平生志,肯將殘軀付九泉。”
說罷,淚如雨下。滿朝文武皆驚。
連唐朝都有些意外,想不到以李白化境中期的能力,居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當然,唐朝敏銳的感官告訴自己,李白其實是在竭力的控制自己的情緒。不過,不幸的是,沒有用。
他實在隱藏不住自己的興奮和高興,他一旦興奮起來的時候,就會忘乎所以,這一次,已經算是做得最好的。
做掌握天下的宰相,一直就是他夢寐以求的,現在,這等待,等待到幾乎絕望的夢想,居然讓唐朝給他實現,他心中的激動,可想而知。
“好好!李愛卿乃是性情中人,有高興的事情,一定要發洩出來。這樣,朕特命你立即做詩一首,以紀念你榮任宰相這件事情,如何?”
“謹尊聖上之命。”
說完這句話,口占一首詞,五步之中遂成,居然比三國時代的曹植更加的快速。
其詞曰:永遇樂長安太極殿懷古亙古長安,英雄無覓新唐太祖。燕山神石,任凍地冰天巍峨如故,開基拓土,萬里河山,忠臣化擎天柱。
想當年,壯志難酬,欲雲帆濟滄海。天寶初年,抱持利器,折辱前朝權貴。蒼顏白髮,幾三千丈,抽刀斷水愁。不堪回首,長松寺外,弄扁舟絕人寰。有誰知,馮唐末年,聲震天下?
“好,好!”唐朝忍不住失聲叫好,李白果然沒有讓自己失望,他能在一千多年之後還能在世上擁有偌大的威名,真的不是lang得虛名。
這首詞雖然自高身份,說自己是“擎天柱”,但是卻讚美自己“英雄無覓新唐太祖”,他現在終於位列廟堂,分剖天下,“聲震天下”,的確是當得起;而回想當年失意於李隆基,而今得到識才之人,終於告別“抽刀斷水愁”,可說是分外的激動。
群臣震驚,包括韓休這種翰林院的高手,聽了如此的篇章都忍不住叫好。
不過,這畢竟是在登基大典上,眾朝臣雖然驚歎於李白之才,更高興的是看到新唐朝的大變化。
李白之才,天下皆知,而李白平生的夙願,就是出將入相,替皇帝分憂。唐朝登基的第一天,就破格將宰相這樣的高位加於李白,也向天下人傳遞了一個訊號——新唐朝是重用真正有才能者,不培養李林甫、楊國忠這些人。
“謝皇上稱讚。”
“好,下一位,專信上前聽封。”
“臣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朕封你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總督天下兵馬。”
“謝皇上隆恩。”
專信一生之中,從來沒有這一刻這麼激動。他本一直以為這個驕人的位置舍瓦肯定坐定了,但想不到的是舍瓦根本無意於權勢,唐朝居然將這樣的重任放在自己的肩膀上,說話的時候都有些顫抖了。
化境的高手,不管是初期、中期還是大成境界的人,都是世間驕子,莫不有堅定的自我,因此武功一旦達到化境,就算你是一國的皇帝,也不能使他們臣服。比如以前黃蜂山的首領霍傷、丐幫李南靖、鐵氏鐵慕容,包括李格桑、狼正軒、舍瓦等人,都是此類。
當然,真正的臣服這些人,那是不可能。不過,若統治者和這些化境高手結交的時候,不是以君臣關係,而是以朋友義氣等結交,則完全有可能收服這些人,雖然只是名義上的君臣,但是卻能使這些高手為自己效力,的確也是一種明智的辦法。
無論是哪一朝哪一代的開國皇帝,莫不是如此拉攏厲害角色,唐朝想要統一天下,當然也要借鑑這些好的做法。
專信的武功,本是明勁的顛峰,後跟隨在唐朝左右,經過唐朝的傳授,才終於明白暗勁的涵義,在唐朝的指導之下,漸漸突破境界,尤其是在無數次的戰鬥中,磨練出強韌的意志,再經過唐朝的指點,居然一舉突破無數人一輩子都達不到的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