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為何能在千鈞一的追擊之,知道我在這青石峪有埋伏?”郭子儀見唐朝軍隊在短短的時間之內已經布成了九宮八卦大陣,顯然此番誘敵已經沒有絲毫的意義,索性開啟天窗說話。)
唐朝一笑:“郭將軍心最為奇怪之事,請恕我賣個關子,此乃軍至高機密,本不足為外人道也。”
郭子儀臉上略顯失望,心更加對唐朝高看了一層:看這小子血氣方剛,又是武功高強,想不到並不莽撞,事有輕重緩急,像這樣的大秘密,他還是不告訴我的。
但,這樣一來,卻使郭子儀的心更加的懷疑:他到底是怎麼知道的?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如此玄妙的東西,即使唐朝解釋,恐怕也不大令人相信。
“唐朝將軍謹慎,本帥能夠理解,只不過,還有一事相詢,請將軍務必不吝賜教?”
唐朝見他說得莊重,頷道:“只要所言無關我軍利益,公可暢所欲言?”
郭子儀即問道:“將軍此次征伐,圍困長安,究竟是想奪取天下,還是隻是趁火打劫?”
“這兩者有什麼分別?”
“分別大矣,將軍若想取得天下,郭某必以死拒之,我手下六萬餘軍士,雖然不足以完敗你,但卻絕對可以牽制住你,到時候,安祿山坐得長安,我竊以為不可;若將軍只是趁火打劫,趁我唐朝北部空虛,壯大南詔,那某當不和你為敵,甚至可以在皇上面前保舉你一個大將軍的官職。”
唐朝哈哈大笑:“郭公此言乃是籠絡於我,可是遺憾的是,我已經在十五日之前,長安玄武門,親口拒絕了李隆基西南王的封爵,不過,我的野心不大,現在的稱號是‘威武平叛大將軍’,不像安祿山,早已經暗稱燕帝,將軍不會不知道?”
郭子儀臉上現出奇怪的笑容:“看來,你們都是叛臣,只不過,你的野心似乎要小一些而已;就看在這一點上,我郭子儀不和你死磕,只希望唐將軍放我和安祿山一戰?”
唐朝一楞,這是叫自己坐收漁翁之利,本是好事,可是,一旦即將這數萬大軍放入城,即使百萬大軍,恐也難以攻下長安城,到時候,四周勤王大軍來到,安祿山和自己都將面臨絕境。此事雖然看似對我軍有利,但是卻是著大大的緩招,以長安城的堅固,會合了這麼多生力軍,堅守一年半年也不是什麼難事。而時間,對於自己於李隆基而言,可是大大的不一樣,李隆基希望拖延,而自己和安祿山都希望戰決。
就這樣稍微思索之後,唐朝放棄了和郭子儀合作的可能。畢竟,李隆基才是自己的死敵,安祿山和自己,在李隆基的眼,都是叛臣,況且唐朝國土強大,如不戰決,遷延日月,則自己大大不利。
“也好,不過,素聞郭公武功高絕天下,常以吳起孫武自比,今日有幸相見,當印證之!”
郭子儀臉上顯現出為難的神色:“唐朝將軍方當年少,而鄙人已垂垂老矣,安能以老敵壯,將軍此言,不是江湖上好漢的行為,頗失道義。”
這幾句話,聽得唐朝心驚,這老兒居然口齒衽般鋒利,巧妙的避開了決鬥不說,更將責任推到了自己這一方,是個老奸巨猾之徒。
當下說道:“郭公此話差矣,你武功早已經傳遍天下,年齡越大,功力越深,天下間已經少有抗手,何必出此畏怯之言,倒真的是令我失望得緊!”
郭子儀知道唐朝這是在故意激怒自己,居然並不動怒,笑道:“武功切磋,小道爾;運籌帷幄,乃大道也,今我等領軍到此,不以大道相持,卻為何反要棄長而用短?”
唐朝聽他終不肯和自己決戰,知道是怕了自己,打擊他的目的已經達到,微微一笑:“兩軍爭戰,你我實力相當,也許成敗就在武功這樣的小道上,公既出大言,必有所自恃,來日決戰如何?”
這等於是公然下了戰:“來日決戰!”
唐朝一抱拳,催動火電馬,帶領隨身十九騎搶先離開。
郭子儀看著唐朝離開的背影,眼光滿是讚賞之色:“此人冷靜睿智,氣勢迫人,果然明不虛傳,居然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還能勝我一招,的確是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