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眼神之有一種落寞,也似乎有一種惋惜,將劍迎了上去。
面對李隆基如此狂暴的一招,他知道,除了閃避之外就只有硬接,他選擇了硬接——他對自己的內力自信得很。
轟隆!
兩劍交織在一起,卻不出金鐵之聲,而是一聲雷霆!
唐朝和李隆基各自退了一步,就著日光下看自己的寶劍,居然毫無損,原來,兩柄寶劍,正堪匹敵。
唐朝這一次迎擊,只使上了七成功力,畢竟,玄鐵劍雖然鋒利,但是唐朝這樣一個大國皇帝手的劍,肯定是劍極品,他也害怕了李隆基的暗算。
李隆基心詫異到極點,他本以為自己可以一劍就削斷唐朝的劍,至不濟也要在唐朝的劍身上留下一道長長的口子,但想不到的是,唐朝手的劍,居然和射日寶劍不分軒輊。
唐朝大喜!
玄鐵劍斜斜一指,如一隻靈魚一般夭矯了出去,一種黑沉沉的光華撲向了李隆基。
只要自己手上的長劍不怕對方的劍,那自己還害怕什麼?
李隆基身形劇震,這個時候,附在唐朝劍身上的反震之力才顯現出來,將他的身形迫得再退了半步。
半步的距離,十分微小,但是對於唐朝這樣的高手來說,卻已經足夠了,他立即將自己的招數“瑞雪紛紛”多使出了十八招,這是李白“金針十八刺”的一個變著。
他此時施展出來,乃是隨手創造,並不是刻意為之。
武功到了高深境界,可以隨意創造,一環緊接一環,在極端不利的條件之下也能夠奇峰突起,扳轉劣勢,就更不用說唐朝現在還稍微佔優。
李隆基退這半步,是正確的。
因為他要抵消反震之力,不然的話,他勢必會受到強烈的震盪,渾身氣血一陣不舒服是肯定的,也就難免為唐朝所趁;不過,他退了這半步,仍然是一個小小的隱患,因為唐朝立即盯上了他,決定從此處擊破。
選擇他最薄弱的環節,在至剛強之偉岸力量擊潰之,是唐朝在一剎那之間的戰術。
到了他現在的境界,經常帶兵,已經漸漸的明白了武功也可以用兵法的道理,所以漸漸的變得十分可怕。
李隆基迎!
轟隆!
兩人再次接了一招,雙劍相交之時在劍上巨大內力的催動之下,聲音使人振聾聵。
李隆基退了一步。
他感覺到,必須退一步才能使自己免受氣血被震盪的危險。
化境的高手,最害怕的就是氣血被打散,即使是被打散一剎那之間,也是一個恐怖的事情,畢竟,別人有可能在十分之一個剎那之間殺了你。
化境高手的功力,已經到了一人兼有獅虎之力,而且修煉成暗勁,一拳一腿之下,重逾千斤,即使是再強的高手,也難以承受。
畢竟,武功是武功,神話是神話,《西遊記》裡隨手之間可以搬運大山的神通,並不是真正的武功。
人的體力總有個極限,佛門最高境界所說的修成金剛不壞之身,也只是在對付一般拳腳和棍棒之類,要是用上了玄鐵重劍這樣的利器,照樣一劍之下就是一個窟窿,沒有任何的懸念。
要擊敗李隆基也許並不是很難,但是要將之擒拿或者殺死,卻是一件艱難無比之事,化境高手拼著兩敗齟傷、同歸於盡的打法,極有可能成功。
所以唐朝小心得很,他知道,李隆基有威脅自己的能力。
至此,唐朝的攻勢展開,如狂風暴雨一般向李隆基壓迫了過去,一聲聲刺耳欲破的轟隆撞擊之聲不絕傳來,猶如一聲聲的春雷一聲連著一聲轟擊而下,又如一浪高過一浪的海嘯洶湧而至。
李隆基退,不聽的退避!
到了此時,他真的已經只剩下招架之功。
因為,他的任何變化,在唐朝看來,都是小孩子的把戲,根本不能威脅唐朝。
武功最高深的層次就是變化,變化到天馬行空,無跡可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