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說舍瓦這邊追趕番兵大勝之事,且說隆多和唐朝交戰,雙方都是動了真火,施展十八般武藝,著著進攻。
隆多早將生死置之度外,唐朝也無後顧之憂,兩人在沙塵之中交手五十合,馬力已乏,只得稍歇。
這個時候,舍瓦見唐朝在後與隆多交戰,生怕他有失,命令專智帶三百親兵留在原地給唐朝掠陣。
這個時候一見雙方不戰,就想一擁而上,將隆多解決了。
但唐朝和他交戰多時,佩服隆多的武功,對他已生惺惺相惜之意,卻是揮手阻止手下圍攻,說道:“隆多,本帥今日不欺你單身,我要和你決一雌雄,去,給他換一匹好馬?”
要知道,兩人從辰時交手,然後到現在午時已過,交戰數百招,人雖然越戰越勇,但座下馬早已經睏乏,不能支援,所以唐朝才說換馬,明顯的就是不想佔他這個便宜!
唐朝現在雖然是一軍之統帥,身居高位,但是由於跟隨孫思邈學武,漸漸的染上了江湖義氣,在這樣的時候,他頗想以光明正大的方式贏得戰爭。心想,即使我打敗了番兵又怎樣,要是不能使嶺南土著之人畏服,那也只能算是以武力征服其地,卻不能征服其心。
諸葛亮昔日平南蠻,七擒七縱,這才使得蠻王孟獲傾心歸服。上任嶺南節度使牛仙客,還有以前的張九齡,雖然都是有才幹的人,但是他們所做的事情,只想將這些土著一時壓下去就行了,從沒有想到征服其心,當然,也許不是沒想到,而是覺得不值,花無數的心力兵力卻得不到什麼實質性的好處,只要這些土著民族不來和自己搶奪金銀礦藏,自己有的是大把的金子銀子可賺錢,那就萬事大吉了——
他們卻不知道,土著民族一直以這地方是他們的土地,覺得漢民族是侵略者,因此不時的爆叛亂,搶佔金銀礦藏。
唐朝知道,想要像以前諸葛亮那樣做,是很難辦到的,進嶺南的窮山惡水之間和孟笑這樣的人交手,的確不是明智的選擇,也許,耗費十倍的精力卻也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他穿越前的時候看過《烏龍山剿匪記》,知道土匪再厲害,但只要政府下決心,照樣可以剿除,但他卻清楚的知道差距,當時已經有步槍這樣殺傷力巨大的武器了,而現在,卻是典型的冷兵器時代,嶺南不知道有多少崇山峻嶺,以孟笑的狡猾,當會躲藏進深山密林之中,瘴癘毒蛇橫行,想要剿除,怕不要消耗當年李世民攻打高麗的軍費,並且,即使消耗那麼多軍費,也不一定能剿除!畢竟,孟笑這些人,天生就住在這些地方,天時、地利、人和,自己可說是一點也不佔優勢。
所以,唐朝現在的心中早有計較,他要使隆多不敢再生反叛之心——
隆多見如此形勢,知道今日難以活著回去,心一橫,和唐朝的兵士牽來的馬換了,心想,反正是個死,好歹也要和唐朝拼個你死我活,即使同歸於盡也是值了,這樣一想之後,反無懼色。
唐朝暗暗喝彩,這傢伙隻身一人,竟然敢來殺我,要是願意歸降於我,倒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心中已有計較,換了一匹馬之後再上。
其實,隆多武功雖高,但畢竟是天賦異稟,不像唐朝師學淵源,已經找出了他槍法中的漏洞,再加上他現在手上又受傷,早該將他一刀砍於馬下,但是為了結其心,所以唐朝並不著急。
這一次交手,雙方都是謹慎,回合雖多,但是卻遠不如盤河之戰的驚心動魄。
鬥到分際,隆多大喊一聲,一槍向唐朝搠出,竟是用的孤注一擲的打法,槍尖煥出火花,集全身之力爆而出。
唐朝不敢怠慢,雖然不願意以力勝之,但當此情景之下,他也沒有別的高招,只得橫刀一格!
隆多等的就是這一招,見唐朝的厚背刀格來,就勢一轉,竟然不管自身安危,一蹬馬鞍,和身撲了過來,在空中飛擊而下,單艘蒺張,彷彿一隻兇猛的惡鷲,自天撲擊而下!
當此情景之下,唐朝只要一刀就可以將他砍為兩段,但是他知道,這樣的話,隆多臨死前反撲,手上凌厲的殺招也可能會傷了自己,當下身形一閃,如蛇一樣的跨下馬去了,只有這樣,才能避開這同歸於盡的一招!
隆多顯然想不到唐朝的輕身功夫這樣老到,楞了一下,但嘴角立即浮起一絲殘酷的笑容,就勢抓住了綠沉槍,一扭一送,唐朝火急的躲閃,那槍就在他肋下去了。
就在這個時候,隆多的臉上露出殘忍的笑容:“去死!”
不知道為什麼,他的槍上忽然出現了許多倒鉤,像無數把鋒利的匕,大喝一聲回拉過去!
他本以為,唐朝立即就是肚破腸流的慘狀,哪裡想到唐朝卻不理會,厚背刀一溜煙的已經到了他的脖子上,就此不動!
恐怖!唐朝已經練成了金剛不壞之身,奇怪,即使是金剛不壞之身,也經不起我這一拉啊!
隆多清楚的知道,自己這一拉之中蘊涵的全身的力氣。
他本就是同歸於盡的,他不在乎唐朝的大刀砍掉他的腦袋。
可這是怎麼回事呢?
請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