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來朝廷有段時間政局不穩,民間隱隱流傳帝德不配,竟然有擁立昌王為主的意願。
這事情絕對不會空穴來風,帝王著手進行調查,後來更是宣昌王去京城進諫。
昌王當即進了京城,與帝王進行了一番長談。
二人並沒有談妥,對於昌王帝王確實存了懷疑之心,陛下問他,會不會有一日會揮兵南下,反了他,反了朝廷。
而昌王回道:“我從來對帝位沒有什麼興趣,我感興趣的只是挖寶貝而已,寶貝當然在墓下,你不允許我這樣做,我不這樣做就是,可是你問我帶兵會不會攻打朝廷,我不會,然後竟然取出匕首,當著秦古帝王的面自殺而死。臨死前他還說了一番話。”
“我對你一片赤誠,這世間,最缺的就是赤誠之心,而你現如今這樣疑我,試探我,就表示從來沒有放心過我,既然如此,不如我現在就表明一下決心,可是我去了,我就保證不了我的後代還會不會如此待你了,我也不願意再去要求他們什麼。”
昌王死在了秦古帝王腳前。
這件事對帝王打擊非常大,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他逼死了昌王,所以他後悔,他甚至打算退位交給有德者,因為他認為自己已經德不匹配。
正在他下決心尋找有才幹之人時,北海卻亂了起來,昌王之子打著“為天下正義的幌子為父親報仇,揮師一出,順利拿下了幾個城池,然而他殘暴不仁,每拿下一座城池,就要屠城,那幾座城真是人間地獄。”
“秦古那時候已經如一頭巨龍,怎會容昌王部下叛亂,立刻出師,而原本帝王想留著昌王后代,可是昌王之子絲毫不領情,學他父親昌王一般自殺于軍前,並且放話,只要他昌王后代,就要子承父,孫承子,世世代代與朝廷為敵。”
聽說昌王有孫名喚念雪,然而隨著昌王之子的叛亂,北海被收回,叛軍被剿滅,昌王之孫也不見蹤跡。
我後來曾經私下裡查探,卻並沒有找到念雪的下落,昌王后代就好像消失了一般。
常之春說完,陷入了沉思當中。
“你是說,這手筆有可能是那個昌王之孫做的?”萬非白終究忍不住問道。
常聖人想了想了點點頭道:“事情太巧合,發生在北海,而現在又出現了昌王的玉佩,很難做他想。”
“如果是這樣,這就很麻煩了!因為據我所知,昌王擁有一批忠心耿耿的部下,他們世代居住於北海,對於他們,昌王就是他們的天,他們有能力作出人為冰川倒塌之事。”
常之春說到這裡,自嘲道:“這真是有因必有果,有些事,看不到,摸不著,而最難猜測的就是人心。”
萬非白聽常之春說完後心裡隱約有了個猜想,問道:“那昌王之孫算下來今年應該有多大了年紀?”
常聖人想了想,應該有五六十歲了吧!那已經快百年的事情了。
萬非白點點頭,又感到了失望,感覺自己可能方向錯了。
“現在最主要的是把流民安置妥當,把病治好,如果出現意外,那真是如了他們的意。”
另外你覺得孫茂城人如何?
這話是對萬非白說的,萬非白並沒有多想道:“這個人,城府不深,極容易被算計,我想他也是因為流民問題頭大,一時被迷惑,就連背後之人他可能都不是瞭解的十分清楚,但是孫大人這個人確實人不怎麼樣,之前我與你說的為他兒子頂替其他考生,憑這一點,就已經可以治罪了,現在只要從他口裡盤問盤問不是難事,就是不知道他知道多少?”
這正是我所想的,現在,要提高警惕,這幾日就要辛苦你們幾個了,我也像朝廷請求支援,在我來前,我知道事情複雜,但是沒有想到事情複雜到如此程度,現在也要提醒周邊,做好大戰準備。
現在,我就要去問問這個孫大人,那個人究竟是誰?
萬非白點頭,對於常之春他一向歎服。
然而當他們走到地牢,就已經發現了不對勁,常之春經常帶在身邊的屬下,也是高手,因為不放心,常聖人特意派他親自看守孫茂城,而現在卻軟綿綿的癱倒在地牢口,萬非白一探鼻息,已經沒有任何生命跡象了。
而牢門已經劈成兩半,孫茂城的頭顱已經不知去向,只有半截身子在地牢的稻草堆上,稻草已經染的一片血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