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強大的源泉就是因為整個社會都在供養他們,因此軍隊才是這個社會中最強的群體。
然而有資格調動全社會資源的,也只有站在社會頂層少數人,因而軍隊說是服務於社會,其實還是服務於這極少數人。
不過由於這極少數人本身就是秩序的締造者,是整個社會的核心,軍隊服從於他們的意志,當然也是在維護社會的秩序與穩定。
當然由於人口在不斷的增加,擁有不同秩序的社會開始出現,服務於不同社會的軍隊也出現了。
因此“國家”的概念開始誕生,而那些掌握社會大多數資源,同時還有各自軍隊效忠的少數人,也被稱之為國王、領主,即為王侯貴族或者地方太守。
“秩序”這個概念也有了更為正規的稱謂——“法律”。
只要貴族們能夠牢牢把握住兵權,那麼他們所統治的地區就能夠穩定,當然如果貴族頒佈的法律存在巨大問題,導致整個領地的發展陷入停滯或衰敗,那麼其實是受領民們供養的軍隊力量也會衰弱。
當然只要貴族們還有一批效忠於他們的軍隊,只要這支軍隊還是整個領地最快的那把尖刀,那麼哪怕已經民不聊生、水深火熱,貴族依然可以在自己的城堡裡高枕無憂。
不過前提是貴族們要掌握住他們的軍隊,而且要保證這支軍隊的戰力,否則領主也可能在某天夜裡被庭園中的怒吼和火光驚醒,然後他從美妾身邊爬起,慌慌張張的出門左轉就被拿著草叉和鐮刀的農民們大卸八塊。
軍隊就像一匹快要被馴化的野狼,只要你能駕馭好,能夠給予狼足夠的食物,狼就是狗,而且是一條忠心耿耿又兇猛善戰的狗。
可是如果主人們不能給予狼足夠的食物,那麼狼就會兇性畢露,第一個吃掉的或許就是對自己指手畫腳的主人。
而且就算這支軍隊忠心耿耿,但如果不能提供他們足夠的資金去更換裝備,保證吃食,也沒有僱傭醫護和雜役去照顧士兵的健康,那麼這支軍隊自然也不會有多強的戰力了。
領主們各自為政,相互覬覦對方的領土,弱小的諸侯被強大的諸侯吞併不是什麼值得講述的事情。
國與國之間的侵吞進食,就是戰爭了。
戰爭就是各國最快的刀之間的交鋒,也就是各國軍隊的對拼。
一般而言,能夠戰勝一支軍隊的只有另一支軍隊。
武裝越精良、士兵數量越多、戰鬥力更強的軍隊自然越可能獲得戰爭的勝利。
然而兵強馬壯的精銳之師,需要數不盡的金錢與時間去培養。
想要收穫就必須投入,只有將真金白銀砸下去,才能換來一支強大的武裝。
能夠有一支規模龐大、裝備精良、所向披靡的軍隊,也是這個國家強悍國力的直接體現。
然而再強的軍隊也是有可能戰敗的,一旦戰敗甚至被成建制消滅,那麼領主在這些被摧毀的軍隊身上曾經付出的資源都可以說是打了水漂。
而且軍隊雖然本身是不盈利的,但戰爭獲勝後,獲得的收益往往是可以填補在軍隊上的投入,甚至可以有大量盈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