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隨便坐吧”。
清水徹看了眼坐在中間那張桌子後的入江,找了個靠在牆邊的椅子,繼續打量起來。
正看到書架上擺放的《廣辭苑》,耳邊又有聲音響起。
“怎麼樣?和想象中的有差別嗎?”
“嗯,看上去有點…”
清水徹猶豫了下,斟酌著要不要說出那個詞。
“太小了是吧?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整個日語辭典課算上我也就三個人。對了,其他人今天外出了,你下次來就能見到。”
“三個人就能編出本辭典嗎?”
“當然不行了,”入江的笑聲聽上去有些苦澀,“講談社編寫的上一本日語辭典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
清水徹接過他遞來的泛黃書籍。只見封面上寫著“日本語大辭典”的字樣,翻開扉頁,上面的發行時間是1995年。
“我們現在主要就是做些修修補補的工作,改正以前的疏漏,添上新出現的詞,順便將這本辭典電子化。也就這樣了。”
清水徹示意瞭解,就聽入江繼續道:“聽早間社長說,你是為了新書才來見習吧?既然這樣那就先觀察一段時間好了。想要實際體驗的話直接告訴我。還有什麼問題?”
“工作上的事情大概清楚了,”清水徹頓了幾秒,還是問出了一直疑惑的問題,“關於剛才那件事,岸田桑之前在講談社工作過嗎?”
“他沒告訴你?”入江的表情反而有些奇怪了。
清水徹點頭。
“也難怪。畢竟這種事,一般都不會主動提起,”入江抱起手臂,倚著轉椅似是在斟酌什麼,片刻後向前探身,“但他不說的話,由我告訴你也不太合適吧?”
面對意料中的拒絕,清水徹只是挑了挑眉毛,側過臉瞥了眼閉上的房門。
“能鬧到這種程度,外面聽說過的人應該也有不少。只不過…”他拖著聲音,“到時候我聽到的就不知道是誰的版本了。”
從他的角度看過去,入江的表情剎那間凍結,臉頰上有些鬆弛的面板微微抽搐,像是陷入了驚訝後的糾結之中。
沒再催促,清水徹低下頭繼續翻著手中的辭典。時間給依舊平整紙張印上了淡淡的黃色,偶爾能看到鉛筆修正後留下的筆跡,應該就是入江這些年工作成果的一部分。
“我和岸田,以及那位渡邊,是同一年進入講談社的。”
等待的時間並不長,清水徹才翻過十幾頁,入江就開口了。他將視線從辭典上抬起,開口問到。
“到底是渡邊還是山中?”
“他那個時候還姓渡邊。”
清水徹點點頭,等他繼續說下去。
“結束了新人期,我們又一起分到了文藝局當編輯。那幾年還算不錯,收入對踏入職場的菜鳥來說談得上很豐厚了,還有機會和各種大家打交道。說起來,我當時還見過司馬遼太郎。”
“是真的嗎?”
清水徹也難免有些吃驚。畢竟司馬遼太郎在日本文學,特別是歷史小說中的地位,就如同東野圭吾之於推理小說,羅貫中之於三國曆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