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丞相一語道破宋百川心中所想,以及他所密謀之事,其他中立臣子雖有這個猜測,但誰都不敢妄下斷言,唯恐被宋百川盯上,從而死無葬身之地。
可是吳丞相不一樣,他忠君為國,何況真要算起來,吳丞相品階是在宋百川之上,他有足夠的資格與權利去指責宋百川。
宋百川聞言,臉色微變,卻絲毫沒有收斂他的猖狂。
“沒錯,我就是要推翻這個朝權,朝權早就腐敗不堪,無藥可救,不然遼國也不至於落到現在這個境地,內憂外患撲面而來。皇上現在連朝權都不顧,反而去充當一個武將的角色,可如今怎麼樣,除了首戰告捷之外,沒有任何作為和貢獻,難道你們不覺得,他這皇上當的很失敗嗎?”
宋百川目光在朝堂上掃視,力求認同。可除了他旗下的權勢,多數人都紛紛將目光投向他處,要麼則是一臉的不認同。
宋百川才不管那些,自顧自道:“早就該有個人出來頂替他,代替他好好的管教一番遼國,好讓朝局儘快穩定,鄰國沒有理由攻打遼國。”
宋百川義正言辭,好像他說的便是真理,沒人會反對一般。
可實際上,他話音剛落,吳丞相便立刻反駁,對宋百川的言辭並不苟同。
“宋將軍,您這話說的有些極端和偏激,恕本官無法認同,就算是皇后娘娘退居幕後,也不該由你來主持朝政。”
宋百川緊走幾步,避到吳丞相近前,他是武將,本就生得壯碩,加上在朝堂之上,更是富養多年,身形胖了許多,站在吳丞相近前,幾乎能頂兩個吳庸。
一個瘦弱,一個大腹便便,形成鮮明對比。
宋百川言語之中沒有半分退讓,甚至還帶了威脅的意思:“吳丞相,那你倒是說說看,我不適合,誰適合?放眼滿朝文武,又有誰有那個資格,坐擁朝權?”
吳丞相立即糾正宋百川的說法:“並非是坐擁朝權,不過是暫時的,替代皇后娘娘處理政務罷了,僅此而已,但皇上依舊是皇上,皇后娘娘依舊是皇后娘娘。”
對吳丞相的忠心,宋小棉很是感激,至少,他敢在朝堂之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對宋百川進行反駁。
滿朝文武能做到吳丞相這般的,寥寥無幾,就是王大人也低眉垂首,未針對宋百川所言,有任何反對言辭,雖然他也並不贊同宋百川所言,可奈何他的職位品階不高,若是冒然同宋百川對抗,只怕王府會死無葬身之地。
女兒才剛剛殞命,王大人不想就此招惹麻煩,只能痛心的選擇沉默不言,更不敢去看宋小棉的臉色,迎上她的目光,怕看到宋小棉對他失望的神色。
而宋小棉對這些位居宋百川之下品階,而保持中立的臣子,卻是予以包容和理解。
誰都不是能忍和不怕死之人,雖有忠心,但終究顧慮太多,沒有把握的反抗,不過是枉自送命,不僅僅是自己的性命,連家族性命都要搭上,得不償失。
忙著作出反應,不是成年人思前想後,所該有的反應,倒像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年輕人,就連宋小棉,她自打有所愛,並且想要保護與呵護的孩子之後,也更加能夠體會這些有家眷大人的難處,所以對他們的不聲不響,甘於沉默,她並未生出任何責怪之意。
沒人有義務去完全的奉獻身心與性命,在遼國的國事之上,就連宋小棉身為堂堂的皇后娘娘,對宋百川所言,都並未駁斥,平淡對待,其他大臣,有如今反應,又為何不可?
對於吳丞相所言,宋百川嗤之以鼻,報以嘲諷的笑,那望向吳丞相的目光之中,充滿了輕蔑和不屑一顧,他根本沒有將吳丞相放在眼裡。
沈洛凡都未曾下手,他除了權勢之外,根本沒有兵力,旗下所擁有的附庸朝臣,也都選擇沉默不言,至於其他的權臣,宋百川更是覺得不值一提,又怎會沒有把握讓吳丞相閉嘴?
“吳丞相,你醒醒吧,直到現在你還懂,分不清局勢所趨嗎?敵國侵略者逐漸逼近,雪災之後,百姓生活於水深火熱,這分明就是上天想要易主的表示,此番你卻還謹守著那個沒用的新皇不放,該說你上心呢,還是該說你冥頑不靈,不懂得變通?”
吳丞相想要反駁,宋百川卻猛然之間提高了聲音,聲如洪鐘,震懾整個大殿:“今天,不管誰提出反對,誰阻攔,我都要坐上那個位置!”
宋百川伸手一指,指向龍椅,野心昭顯於臉上,氣勢恢宏,似乎下一刻,他便會是新皇。
吳丞相愣在當地,他雖察覺出宋百川權慾薰心,一直都有篡權意向,可萬萬沒想到,竟是這般快,而且還是當著宋小棉的面兒。
宋小棉是宋百川的女兒,宋百川這是硬生生要把自己的女兒置於不仁不義之地,並就此讓女兒喪命。
誰都不覺得,宋百川一旦坐上皇位,宋小棉還能活命,不論是之前坊間所傳言的宋百川對宋小棉的虐待,不喜,又或者經歷過宋百川先將宋小棉除去宗譜,後又載入宗譜之事,還是所謂家宴的風波,都足以說明,宋百川同宋小棉關係惡劣,形同陌路,雖有親情,卻比仇人的敵意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