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良,劉表部下第一謀臣,你的言論,被劉表譽為‘雍季之論’。”
“孫堅死之後,曾經建議劉表趁機南下攻佔江東諸地,但是劉表沒有采取你的建議,錯失良機。”
“你是因為劉表的不思進取來我西域府的?”
張廣說話的時候,沒有看蒯良一眼,他沒有想到蒯良這個時候會選擇來投誠自己。
張廣想聽到蒯良選擇自己的原因。
若是因為算到張廣即將攻打荊州,算到劉表打不過張廣而為自己選擇出路,張廣絕對不會要他。
“主公,我之所以選擇北上西域府,是因為我已經對劉表之能徹底失望,並不是因為荊州有難而為自己選擇出路。”
蒯良也是足智多謀之人,站那裡略一思索,自然能想到張廣是在顧慮什麼。
“詳細說說看,你為什麼會對劉表徹底失望?”張廣有了興趣,示意蒯良坐下來慢慢說。
“用不了幾年,待其他諸侯政局穩定,荊州處在中間地帶,又是兵家必爭之地,必定成為多事之地。”
“在這種情況下,劉表不想著好好發展自己的實力,反而縱容蔡夫人和蔡瑁等人胡亂非為。”
“這次北上攻打南陽,完全是蔡瑁不等軍令,擅自北上,劉表無奈,只得派出黃忠等三位大將北上增援。”
“我能想到,只要劉表一死,蔡瑁等人必定竄使其他人投奔曹操。”
“如此荊州,我待著還有什麼意義?”
蔡瑁帶頭投曹操,蒯良竟然早就想到了這一點?
這倒是讓張廣非常意外。
“為什麼是曹操?蔡瑁就不能投其他人?比如劉關張三兄弟,或是江東孫策?”
“劉關張三兄弟?這個我倒沒有想過,至於江東,孫堅死於荊州軍之手,蔡瑁等人沒有那個膽量跑去投孫策,再說,主公你好像曾經說過孫策會短命。”
“呵呵,這點事情倒是傳播的很快。”張廣從回到宛縣開始,一直到現在才笑了一聲。
三人不再說話,六隻眼睛全部盯著地圖看。
“蒯良,若是我要攻打荊州,怎麼打為好?”張廣扭身將麵碗往桌子上一放,問道。
“要取荊州,我建議取南陽郡、南郡和江夏郡三地。”
“南陽郡透過武關,可以和關中相互呼應。”
“南郡,控制住從荊州進益州巴郡的江關,進可攻,退可守。”
“而江夏郡,往北,可進豫州,往東,可進徐州、揚州等地。”
“至於長沙郡、武陵郡、零陵郡等地,留給孫策。”
“孫策的江東軍,現在正屯兵在宜春等地,只要我們一開始攻打荊州,他們必定西進。”
“江東的孫策,我們還不適合與他相鬥,讓其他諸侯坐收漁翁之利。”
蒯良的分析,倒是和張廣想的不謀而合。
但是張廣,還沒有想過要和孫策瓜分荊州。
孫策,還是繼續在他的江東慢慢發展吧。
這次南下攻打荊州,張廣現在只想取南陽郡一地。
當然,蔡瑁的一條命,是無論如何都要取的。
地,可以不取,部下戰友的仇,必須得報。
張廣的目標,取一郡,發展一郡,強大一郡。
得了漢中和關中之後,尤其是自己獨自管理南陽郡一段時間,張廣越發明白,治天下,比奪天下,要難很多。
如今的西域府,大部分謀士和大將,都非常年輕。
一旦馬上佔領整個九州大地,治理的過程中,萬一出現偏差,張廣很有可能就無法實現自己真正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