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此,王二錘的理解是這樣的。
其一,劉大強一開始就說過,他選擇加盟水果家園,並不是看到水果家園開業典禮上的盛況,而做出的腦袋一熱衝動性的訣擇。
劉大強說過,他考察水果這一行業已經不少時間了。所以劉大強不太可能沒有整理清楚自身需求量之間的關係。
可為什麼劉大強一開口便提出加盟5家門店,顯然也不大可能是一時口爽,肯定也有自身的考慮。
那劉大強自身真實的考慮又是什麼呢?安小柒王二錘不可能靠自己揣測便能一攬全域性。
但是安小柒站在劉大強的角度來替劉大強考慮問題,並善意的給出意見,在展現出自己的真誠態度後,便很大可能能引化出劉大強的真實意圖。
能搞清楚投資人的真是需求,是促成與投資人達成戰略合作的關鍵因素。這一步以退為進,看似不合情合理,實則妙筆生花。
其二,劉大強雖然有很強烈的尋求加盟的願景和需求,但是現在所表現出來的一切,在沒有達成正式的加盟合約之前,也不過是一紙空談。
如果真是劉大強沒有預估清楚形式,與其讓劉大強事後自己慢慢琢磨清楚,不如由安小柒率先提出來。
這樣雖然冒著投資人可能減少一定數量的加盟門店的風險,但至少能在談判的印象上,增加投資人對水果家園的印象分數。
而在選擇戰略投資上,很多時候投資人的策略是投資——人。
所以,如果你展現出來的是你是一個靠譜的人,投資人在確定合作關係的時候,反而不會有太多的顧慮。
其三,如果劉大強到自始至終也沒有想明白自身需求量的關係,但最後一股腦的就簽約了5家加盟店。
5家加盟店如果最終沒有盈利,投資人絕不會認為是自己的問題,他會埋怨你事前沒有把情況介紹清楚。
可如果5家加盟店盈利了,他肯定不會感謝你,他又會認為是自己的獨到眼光,英明決策。
總之最後結果好與不好,對於水果家園方來講,都沒有半點優勢。
但是安小柒現在把問題提出來了,那情形就不一樣了。
如果劉大強決然選擇5家家門店。如果沒經營好,那問題可能出在供給與需求量不對等這一問題上。
而人家安小柒事前已經為你講明瞭利害關係,只是劉大強自己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而已。
這個時候,劉大強不僅不會埋怨水果家園一方,反而會增加對水果家園的良好印象。
那如果是5家加盟店都盈利了,那會不會是安小柒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呢?
當然不會,作為投資人的劉大強,或者其他人,誰又怎麼會在互利共贏的局面下自尋苦惱,去計較安小柒之前的善意提醒呢?
相反,這是的投資人會感念安小柒的好。因為安小柒是在違背自身利益的前提下,給著最中肯的建議。
投資的標的方,人員靠譜,最後的結果又是皆大歡喜。說不準之後就會迎來進一步加深合作的局面。
其四,水果家園最開始開放加盟權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快速拓展市場,擴張其市場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