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欲伐蜀或伐吳,孰優孰劣,諸位有以教我?”
洛陽,大將軍府。曹魏大將軍司馬昭召集了他最親信的幾個幕僚,就大規模出動征伐南方兩國第一次徵求意見。
司馬昭的核心幕僚有四個人。
第一人,賈逵之子賈充,人家連皇帝都幫著司馬家幹了——司馬家不篡位,賈家遲早都是夷三族的待遇。賈充已經毫無退路,他也因此得到了司馬昭絕對的信任
可惜,賈公閭先生搞陰謀詭計是很厲害的,政治鬥爭的時候決斷很快,該下狠手的時候不光對敵人狠,對自己更狠——但是,賈先生實際處理政務的能力不強,更不會打仗。所以當司馬昭提出是先打吳國還是先打蜀國這個問題的時候,賈充只能暫時保持沉默。
第二個人,河東高門世家衛氏的家主衛灌衛伯玉——這位爺名氣可能不是太大,但在歷史本位面上,他的孫子衛玠衛叔寶就大大有名,那可是和潘安齊名的超級大帥哥。
衛灌先生的優勢在於處理政務很厲害,有很強的實際工作能力。另外,衛家的書法一直都是其家族優勢——但是這些東西跟司馬昭要解決的問題毫無關係。好吧,衛灌先生其實也不會打仗。所以,他也只能保持沉默。
第三個人,乃是河東聞喜裴氏的裴秀裴季彥。這位先生治政能力,搞陰謀詭計的水平都還不錯。但是其治政不如衛灌,搞陰謀不如賈充。概而言之,這是一個能力較為平衡的人才。
但裴季彥先生也有自己的專長,在後世,這位爺有一個非常響亮的名頭:“中國科學制圖學之父”。
很多人都覺得到了三國後期人才偏少,能力不強。其實這是一種很大的誤解。
打個比方,群雄逐鹿時期,就好比很多小公司在努力求發展。這個時候隨便哪個小公司的專案經理都能夠青史留名。比如河內名將方悅,無雙上將潘鳳等。但是到了後期,幾十家小公司經過不斷的破產、重組、兼併,形成了三個超級托拉斯。這時候還能夠在超級托拉斯公司當上部門經理的,你說他們的能力比起以前那些小公司的部門經理,是強還是弱呢?
裴秀是地圖學家,所以他的軍略其實也還不錯。因此,他回答了司馬昭的問題。
“大將軍,秀以為,當先伐吳。”
“哦?季彥為何認為應該先討伐東吳呢?”
“大將軍,西蜀有重險之固啊。蜀地山路崎嶇,糧食轉運艱難。而秦嶺就是西蜀的天然屏障。只要他們守住幾個主要的關隘,我軍將不得寸進!到時候大軍坐困于堅城之下,多半就是糧盡退兵。這是以前的曹真、曹爽都伐蜀失敗的原因。而東吳就不一樣了,東吳唯一的倚仗就是一條長江。多年來由於我方的水軍不如東吳,所以在江北我軍百戰百勝,打到長江邊上就只有停步不前。但最近這些年,我方在荊州、揚州的部隊都已經編制水師並訓練多年,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而且我方的國力遠勝東吳。只要花費兩三年的時間,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打造東吳無法抗衡的鉅艦。然後以三十萬以上的兵力,在荊州、揚州多處戰略要衝同時進攻。則東吳必不能首尾相應。如此,東吳一戰可滅之!”
應該說,裴秀說的很不錯。因為在歷史的本位面,司馬炎滅吳就是用的這個多點開花,鉅艦碾壓的策略。但是要耗時兩三年,這個是司馬昭等不起的。
不過司馬昭是一個比起劉禪來要稱職得多的領導,在下屬全部發言完畢之前,他是不會輕易表態的。所以,他把目光投向了第四個人。
第四個人,潁川大族鍾氏的鐘會鍾士季。
託《三國演義》的福,這位爺的名氣比起前面三位都要大得多。
他是曹魏名臣,有著“楷書鼻祖”之稱的鐘繇鍾元常的小兒子。這個“小”有多小呢?他出生的時候,鍾繇已經74歲了。不要說那個時代了,就算是現代社會,這類事情也要上社會版的頭條了。
所以鍾會從小就頂著“野種”的雜音,作為庶子生活在鍾府。他和他的母親一路走來,不知道受了多少委屈,遭了多少白眼。這樣惡劣的生存環境,最終造就了鍾會意志堅定,野心勃勃,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堅韌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