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蜀漢的復興> 第一八九章 魏晉之禪代(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八九章 魏晉之禪代(二)

西元265年三月,由於穿越者弄出了高度酒。導致司馬昭的中風比歷史本位面提前發作了半年。

所謂中風,其實就是腦血管爆裂,血液從血管裡跑出來,形成淤塊,壓迫腦神經。導致人體功能受限。在現代社會,只要發現及時,治療正確。雖然或多或少會留下一些後遺症,但一般生命無憂。

而在這個時代,抱歉,那就是絕症。

三月初三,司馬昭中風,無法言語,也無法進食。三月初六,一代人傑司馬昭,終於還是去見他的父親和兄長了。

此人年輕的時候,知書達理、溫良謙恭,名聲極佳。但在其兄長司馬師去世,他做了司馬家的掌門人後,不得不徹底改變自己的性格。變得心狠手辣、冷酷無情。惟其如此,他才能在這險惡的政治生態中,保住自己的家族。

或許,如果曹魏政權始終運轉正常,他可能就會是曹魏這個政權的新一代良臣吧。可惜,時勢推動他走上這個位置,弒君、夷滅諸多大臣的三族,留下當世惡名和千古罵名……這是他個人的悲哀,也是這個時代的悲哀。

他算是解脫了。而活著的人還要繼續。他的死,就是魏晉禪代工作啟動的訊號!

三月初七,魏帝曹奐下旨:晉王司馬昭薨逝,朕不勝哀傷。特命追諡為“文”。晉國王世子司馬炎,繼位晉王。仍舊擔任帝國的相國一職。

好吧,既然司馬昭都是文王了,那司馬炎是誰還用說嗎?

關於這一點,曹奐是非常清楚的。他並沒有曹髦的果烈,對於這一天的到來,他早就有了思想準備並坦然接受了。

西元265年七月,在擔任曹魏最後一任相國四個月後,基本把控住形勢的司馬炎讓自己手下的馬仔們群起發動攻勢。要求曹奐禪位。而曹奐也非常配合的同意了禪位。

七月,賈充奉司馬炎之命重新修築受禪臺。由於此臺當年的地基都在,所以維修起來很是快捷。到了七月二十日,賈充覆命:受禪臺修復完畢,可以使用。

於是,在當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的地方,又一場王朝更替的大劇上演了。

此時,距離曹魏代漢不過四十五年,當年參加曹魏代漢的人中,只要壽命夠長久的,此時都還健在。在這樣的場合,這些長壽老人紛紛痛哭:“蒼天啊,你怎麼不早點收了我?這樣的事情,一輩子有過一次就抬不起頭了,居然還要經歷兩次!”

但是不管你樂不樂意,這樣的事情都發生了。而且,新朝建立,按照慣例都是要大赦天下,封賞群臣的。所以,哭完了,還是笑著接受新朝的爵位吧。

七月二十五日,司馬炎在受禪臺接受了曹魏最後一個皇帝曹奐的跪拜,並從曹奐的手中接過了那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傳國玉璽。立新朝國號為晉,改當年年號為泰始元年(萬物之開端)。封晉王世子妃楊豔為皇后。

皇帝之下是王爵。王者,君主也。不屬於臣籍。一般由皇帝的兒子們擔任。但是司馬家在魏晉禪代的過程中,深刻的感受到曹魏政權對自己的親王限制得過狠,導致司馬家在篡位過程中,沒有任何一家曹魏親王有能力起兵反抗。同時由於本家得國不正,許多世家大族並未心悅誠服。所以,晉朝立國後,大封皇帝的諸多親戚為王。

作為現在司馬家輩分最高,年齡最長的司馬孚,是新建立的晉帝國第一親王:安平王。當然,老戲骨都演了一輩子戲了,這個時候當然還得演下去:親王的俸祿是要拿的,封地要多多益善的,但我嘴巴上,還是大魏的忠臣。

司馬孚的九個兒子,長子司馬邕是安平王的王世子。次子司馬望是義陽王。剩下的七個兒子,也全都是王。

三爺爺家的兒子們都全部封王了。那麼司馬懿這一支的親戚們,也當然都是王。

三叔司馬乾(有間歇性精神病那位),平原王。四叔司馬亮,汝南王。五叔司馬伷,琅琊王。六叔司馬京命不好,新朝建立前就掛掉了,不好意思,沒得王。剩下的七**叔,王王王!

叔叔們都封了王,那麼司馬昭這一系,自己的弟弟們,也全部都是王。

二弟司馬攸,齊王。司馬攸之下,司馬昭和王元姬還有三個兒子。但或許是司馬家夷滅別人三族的事情做得太多,這三個兒子都沒有活過十歲。不過這一次,司馬炎也對這三位早夭的同母弟全部追封為親王。後來隨著他和司馬攸的兒子們越來越多,也讓這些兒子出繼這三家,為其延續香火。此外還有三個異母弟,也全部封王……

此外還有司馬懿的另外幾個兄弟的兒子,只要還健在的,統統封王。總之,初步統計下來,晉朝一立國,就封了差不多三十個本家親戚為王!

而且晉帝國的王爺和曹魏那些近乎於圈養的廢物王爺不同。晉帝國的王爺都有自己的封地,封地內的賦稅全部歸自己。封地內的官員任命也由自己掌控。還可以自行組建軍隊。可以說是真正的國中之國——這麼做的好處是,至少在晉帝國內部,絕對沒有任何其他姓氏的人有能力把司馬家的天下搞亂。至於司馬家內部嘛,呵呵,你們都知道的。

除了司馬家的親王外,晉帝國成立之後,還封了一個異姓王——曹魏最後一任皇帝,曹奐。被封為陳留王。

司馬炎給曹奐的待遇還是非常不錯的。食邑萬戶,宮室安排在鄴城,給予他使用天子旌旗,備五時副車,行魏國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都仿效魏國初期的制度,上書不稱臣,受詔不拜的待遇。比起當年的漢獻帝(禪讓後被曹丕封為山陽公)來,這待遇只高不低。

說起來,從西周滅商開始,歷朝歷代的開國者,對前一個王朝的亡國之君還是比較厚道的(商紂是自殺,其遺族也在周王朝得到了封國——宋)。曹丕、司馬炎都遵守了這個慣例。一直到一百五十五年後,劉宋的皇帝劉裕登基,毒殺了司馬家的最後一個皇帝恭帝。這個慣例才被打破,從此之後,所有的亡國之君幾乎都死於非命。一直到溥儀遜位,這種局面才得以結束。

王爵之下,按照司馬昭根據西周制度重建的五等爵制,接下來就是公爵。

拜安平王司馬孚為太宰,鄭衝為太傅,王祥為太保,義陽王司馬望為太尉,何曾為司徒,荀顗為司空,石苞為大司馬,陳騫為大將軍。這八個人,除了司馬孚和司馬望之外,全部都是公爵。其中鄭衝為壽光公,何曾為郎陵公,王祥為雎陵公,荀顗為臨淮公,石苞為樂陵公,陳騫為高平公。這八個人在歷史本位面往往被一起稱為西晉開國八公。

不過,所謂開國八公云云,其實只是聽起來好聽罷了。實際上的意思是:這些都是退居二線,在廟裡面供起來的泥菩薩。

真正管理晉帝國的人,除了皇帝司馬炎之外,是下面這些人。

皇帝的親弟弟,齊王司馬攸,總統中外諸軍事——中央軍委執行主席。

鉅鹿郡公,尚書令,開府治事,左光祿大夫裴秀——國務總理。

魯郡公,車騎將軍、散騎常侍、尚書僕射,開府儀同三司賈充——國務副總理兼中央軍委副主席。

鎮軍將軍,皇帝的老丈人,楊駿。這位爺的職務好像只是個雜號將軍。其實真實的含義是中央警衛集團軍總司令。而且這位爺的封爵名號也很拉風——臨晉侯——駕臨於晉帝國之上的侯爺。

濟北郡侯(比縣侯還高一級)、中書監、侍中、著作郎荀勖——皇帝辦公廳主任。

昌國縣侯、吏部尚書、奉車都尉任愷——組織人事部部長。

黃門侍郎張華、和嶠——皇帝貼身秘書。

總而言之,這個新生的帝國從他建立的第一天開始,就確立了大封宗室,讓宗室在自己的封地內真正的成為一地之主的國策。從而利用宗室牢牢的掌控住地方。而在中央,則是用高官厚祿把司馬懿時代的老臣們給養起來。真正掌控這個國家的,還是司馬昭時代起,原曹魏大將軍府的舊人們。

在厚待本家親戚和大將軍府老人的同時。司馬炎這位世家子對其他人就非常的刻薄了。晉帝國建立的第二天,司馬炎釋出了一道詔書,把以前曹魏帝國的所有封爵全部一次性取消。由此,曹氏宗族自不必說,夏侯氏也屠得很乾淨也不必說,就連當年徐晃、張郃、張遼、樂進這些大將,由於跟隨曹操建立曹魏基業,由此得封縣侯爵位,建立的侯國封地,也一瞬間全都沒有了。

在歷史的本位面上,由於晉國建立的時候蜀漢已經滅亡,整個天下大勢已經非常明朗。所以曹氏舊部在被剝奪一切爵位的時候沒有敢表達什麼不滿。而在這個時代,蜀漢、東吳新上位的執政者都非常的年輕、強勢,兩國的國力都在開始復甦,三分天下的格局暫時看起來還很穩定。在這樣一個敏感的時刻,把曹氏舊部的所有待遇一掃而空,那這些人,就多少有點想法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