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快們剛貼完離開,告示便被人圍了起來。
“嚯!”
看到告示之後,有人就喊了起來,言語中全是震驚。
人越來越多,能看到告示的,也就前面的那些人而已,而他們看完之後一個個目瞪口呆,更引得後面的人好奇。
“前面的,快點給念念啊,吃獨食算什麼?”
後面的人擠也擠不進去,只能大喊。
“徐太守被抓起來了!”
“馮大員外和馮夫人也被抓起來了!”
“馮家酒樓易主!現在是大安報社的了!”
“嚯!”
只是寥寥幾句,便引得後面的人跟之前那些人一樣,驚叫連連。
“徐太守為何會被抓?”
“馮大員外和馮夫人又犯了什麼事?”
“馮家酒樓怎麼成了大安報社的?難不成是荊社長強買,馮家不從,所以把他們抓了?”
“……”
後面的人不斷追問道。
“別瞎說,徐太守被抓是因為欺詐和貪汙,還有參與了當時火燒周家的事!”
“嚯!火燒周家?可是馮家酒樓前身的那個周家嗎?按你這麼說,徐太守參與了,主謀還另有其人了?”
“可不是嘛,這不被抓起來了?”
於是,這人把告示全部唸了出來,等他念完之後大家才算明白,原來周家是被徐太守以及馮大員外和馮夫人坑害至死,當初周家的小兒子周洪濤倖免於難,所以才說真相。
當所有人聽完了告示內容後,無比感慨,有罵徐太守的,說他跟桃花寺的僧人們串通一氣騙他們的錢財,有罵馮大員外和馮夫人為富不仁火燒周家的,還有罵徐太守和馮家官商勾結的,反正五花八門,徐太守和馮家徹底臭了。
除了罵人的,還有好多夸人的,自然是在誇荊哲,畢竟這些大案全是荊哲查出來的,除了誇他明察秋毫外,大家對將要在江陵舉辦的大安報社分社,倒是充滿了期待。
這也很好理解,雖然江陵讀書人很驕傲,可荊哲在桃花詩會上的表現已經摺服了很多人,而反對大安報社的徐太守已經被抓了,馮牧白所在的馮家猶如落水之狗,人人喊打,所以,反對大安報社的聲音越來越少,也越來越小了。
荊哲在街上逛了逛,四處聽了聽民意,對這個結果還是很滿意的。
當初去崑崙郡開辦大安報社的時候,他剛到崑崙郡第二天就跟裴雲汐離開了,所有的活都是張筱妤和陳劍南等人做的,雖說他們沒有怨言,但荊哲自己還是過意不去的。
現在,他一個人在江陵把大安報社的地址提前選好了,內容也想好了,甚至連老百姓們的積極性都讓他調動起來了,這是他想看到的,心裡也平衡了許多。
————